浅谈如何稽查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2025-04-18 13:50:5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从现金支付货款分析。纳税人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款之所以能够抵扣,最重要手段是购货方用现金支付货款,并取得开票方(第三方)伪造的收款收据,而不用转帐支付货款,制造虚假的资金往来,避免因票、货、款不一致导致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票进项税金不予抵扣,因此,应特别警惕纳税人用大量现金支付货款,频繁地钻税法的漏洞。
(二)、从银行汇票支付货款的分析。当前,还有一种智能型犯罪。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票货款一致,在资金运作上大做文章。他们在汇票上假借背书转让,表面上体现是票面汇给开票单位,开出汇票与付款方向一致,造成虚假业务的表面真实性,实际上这张汇票经过几次背书转让后,最终又回到付款方下属机构或另外设立的私人银行帐号,而将货款直接用现金付给实际销货方与开票方只不过按票面3%-5%付手续费,与国税局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显然是恶意的行为。
(三)、从验收入库单与专票开具时间、数量分析。在检查过程中应着重分析购进商品的数量是否存外界因素变化影响。有的货物如焦炭、铁矿等遇空气湿度或路途损耗会影响库存商品数量、金额,但纳税人每次取得专票时间在前,验收入库单在后,且每次验收入库时数量与专票数量相符,应判断纳税人有恶意取得虚开专票的可能。
(四)、从销售差价进行分析。通常纳税人销售商品差价大于购进价,但也不排除因市场供求、商品变质等因素变化引起价格波动,导致暂时性亏本销售。但如果长期出现进销倒挂,应高度警惕是否故意接受虚开专票多抵扣税款的现象。
(五) 、从运输成本及货物数量上分析。从运费单价合理性分析:应从起运地、到终点地分析运输单价与取得增值税专票货物价格(属包到价)对比是否合理;从运输货物数量可行性分析:取得增值税专票的货物数量与实际运输货物数量及货物入库数量与帐上是否相符,纳税人是否存在多开运费抵扣或不开运费等异常情况,如发现有疑点,就应重点检查。
(六)、从企业实际税负及其行业对比分析 。应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的行业来分析,应警惕某些特殊行业的企业。如资源型企业:应防止纳税人从无证矿山收购原材料,如铁矿、锰矿等,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销售给钢铁厂等一般纳税人却需全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仅增值税税率高达13%,还不包括其它税费。因此,应注意这些企业是否为了降低税负,恶意叫他人或故意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票抵扣税款现象。
(七)、从发票联号与时间跨月来分析。纵观有些企业取得虚开或故意接受虚开专票,他们取得专票时往往忽略了时间跨月,发票号码却会联号这种不正常现象。如有上述这种异常情况,应引起大家高度警惕。

回答2:

如何防范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欢迎关注,点赞,业务办理请私信,一、发生真实交易 企业确实购进了商品或接受的服务,而且供应商是开票企业,而不能是冒充开票企业名义的业务员或开票企业以外的任何第三方。企业需要注意:鉴于开票企业与冒充其名义的业务员之间可能恶意串通以隐瞒开票人与实际供应商不一致的情况,受票方不能仅取得业务员提供的,加盖开票人印鉴的介绍信等证据,而需要通过去电、去函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开票企业核实,并注意留存相关证据 二、付款与交易一致 以下两种情况均符合要求: 一是企业确实向开票方支付了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款项,即严格意义的“三流一致”。为证明这一点,企业需要采用可靠的,可追溯资金流向、事后可取证的结算方式,如对公账户之间银行电汇或转账票据,尽量避免用现金或现金支票结算 二是虽然企业不是向开票方支付款项,但有证据证明开票方已取得了索取销售款项的凭据 关于何谓“索取销售款项的凭据”,39号公告无明确规定,但可参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文件一)第45条中的规定:“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是指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可见索取销售款项凭据应为可以证明到期债权的书面合同。因此,企业发生大额交易时需要注意与开票方签订书面合同以防范风险 三、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一致 企业购进商品或接受服务,其品名、数量、金额应当与发票记载一致,如何发票记载内容与已订立的书面合同不一致,应尽可能及时修改合同。如果同一批次购买货物或服务种类较多,应当分别开具发票,或者取得开票方在防伪税控系统中打印的销售清单

回答3:

稽查会查你票所有的来源,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