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缉令上画像一点都不像,为何还能抓到人犯?

2025-04-06 16:51:5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是被”五毛剧组“欺骗了吧,道具组请不起高端画手,随便找了给灵魂画手,当然画得不像了。其实古时候抓犯人确实会贴通缉令,在相关目击者的叙述下也能画出长相特征,再结合其它手段,破案率还是很高的,捕快们也不是吃素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古时候都是怎么抓坏人的。

一般情况下,通缉令上除了有画像还有犯案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做了什么坏事等等,更加重要的是重金悬赏那几个字,相关知情人在利益的趋势之下会主动报案,而只要报上了,官府都会先去把人抓来进行详细审问,古时候交通工具匮乏,一般的犯人跑不了多远,官府通过设置关卡想要抓个人还是挺容易的。

在电视剧中也可以看到在城门处会有官兵检查个小本子,其实那就是古代人的身份证,上面详细记录了姓名、性别、出生地,家庭成员等情况,有这个本本才能进出无忧,如果没有或者顶替,就会被抓去官府听候发落,在重重逼问下撑不了多久,往往流窜的罪犯就这么落网了。

而且从宋代开始,我国就有了类似于现代的户籍管理制度,就是保甲制,以家庭为单位推举保长,保长的任务就是管理名单上的农民,在特定的区域内,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多,如有异动必须向上级汇报,这种情况下通缉犯往往逃无可逃,无处遁形。

古时候流动人口不多,附近的人都是知根知底的,所以依靠这些手段,是能够破获大案的。

回答2:

首先通缉量他的画像,一般来说应该是有八分神似的,其次,有的时候抓到的犯人也不一定是犯人,为了应付差事。

回答3:

古代抓人不仅仅只是靠通缉令上的画像,也要靠别的手段,古代也是有身份证明的,通过身份证明来抓人,也是其中的一个手段。

回答4:

有的肯定会抓住一些主要特征来画,然后放大这些特征就可以得知犯人,而且有些犯人发现了自己的画像会很心虚,大概也能猜出来。

回答5:

古代通缉令的画像当然是不准的,他们抓人主要是靠保甲制度和有罪推定。在盘查的时候需要看身份证明之类的,来历不明一律关起来再根据年龄、身高之类的大体信息,抓人也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