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家族历史和少年理想及仕途对他的影响。
《陶渊明传》里就讲述了陶渊明高风亮节,高洁脱俗的高尚品德和他的一生。其中就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出处。记载其辞官的过程:“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说的是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面有督邮来视察,督邮刘云非常的贪婪是很多人知道的,每年都以巡视为名向下辖县索要贿赂,否则就栽赃陷害。 县史说: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 。陶渊明听到后受不了这种屈辱,便说不做官了,说着打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 。
陶渊明出世于没落的官宦世家,家族的没落及先祖在官场上招受的打压和排挤对陶渊明的报复有了影响,早年的陶渊明曾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热血青年,也有一腔报国热血和雄心壮志,“忆我少壮时,猛志逸四海”。陶渊明二十岁开始他的仕途,一生出仕四次,陶渊明每一次任官时间都不长,就辞职归隐田园。
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朝廷明争暗斗,不停地发生夺权斗争 ,自己耳闻目睹也受到伤害,朝政的对百姓的打压,压迫,也使人民起义激荡的社会对陶渊明的打击很大,当时的天下真正有远大报复的人才不是被埋没就是被陷害,所以陶渊明决心保持高尚的道德与纯朴的节操,远离污浊的官场 。所以陶渊明的不会对权贵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