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形特征不同
1、大葵花鹦鹉:葵花凤头鹦鹉雌雄同色,无法从羽色鉴别雌雄。雄鸟虹膜为黑色,雌鸟为褐色。翅膀和尾巴内侧面是浅淡黄色,鸟喙和脚是黑色或暗灰色。嘴粗厚而强壮,上嘴向下钩曲,两侧的边缘有缺刻,基部具蜡膜。
2、小葵花鹦鹉:头顶有可以伸缩的黄冠,眼周有裸露的蓝色或白皮肤,耳羽,喉部的羽毛,脸颊浸润浅黄色。脚灰色,鸟喙黑色,两性相似。幼鸟与友鸟一样有着深黑褐色的虹膜,雌鸟的虹膜则明显的呈红棕色。小葵花鹦鹉的羽冠颜色随产地不同而不同,有的几乎是白色的,而松巴岛的葵花鹦鹉羽冠几乎是橘黄色。
二、生活习性不同
1、大葵花鹦鹉:葵花凤头鹦鹉通常群居,常常数百只成群,会到农作物区觅食,造成很严重的农业损失,被视为害鸟,在某些地区的农民被允许可以猎杀破坏农作物的葵花凤头鹦鹉,也有人为了的美丽羽毛而猎杀它们。羽粉较多,需要定期沐浴。叫声嘈杂,愤怒时会竖起头冠。
2、小葵花鹦鹉:成对活动及以小群集聚。飞行时显沉重,快速振翅后滑翔,相互尖叫。大部分都成对或3-9只左右一起觅食与活动,聚集时相当吵杂,休息时通常栖息在森林地区;天然食物包括了种子、水果、谷物、浆果、坚果、嫩芽、花苞等。
三、栖息环境不同
1、大葵花鹦鹉:在澳大利亚,葵花凤头鹦鹉栖息于森林,林地和农田耕地,而在新几内亚,它们栖息的高度从低地到海拔1400米的森林都有分活动踪影。常活动于森林或是森林边缘地带的区域,有时候喜欢到乡间的农地去觅食农作物,偶尔在公园或是绿地中也可以看见。
2、小葵花鹦鹉:喜栖息于各种森林、开阔的林地、农地、森林边缘地区、半干燥的林地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小葵花鹦鹉
百度百科-大葵花鹦鹉
大葵花鹦鹉
葵花凤头鹦鹉(大、中巴丹)是美丽优雅的大型凤头鹦鹉,早期走私来台的凤头鹦鹉中常能见它们的踪影,由于天性活泼聪明,常被训练至马戏团表演,它们在澳洲当地是普遍且便宜的宠物鸟,在许多农耕区甚至被视为农业害鸟,但是叫声大而响亮、破坏力强是其缺点 ,相近亚种约有4种,包括了Sulphur-crested Cockatoo(产于澳洲,最大型的种类,如下图)、Mathews' Cockatoo(产于澳洲)、Triton Cockatoo(产于新几内亚与希巴布亚群岛)、Eleonora Cockatoo(产于印尼境内的一些岛屿)。 体长:依亚种不同约44-51cm(17-20吋)。分布:分布在澳洲的北部、东部与南部及塔斯马尼亚、袋鼠岛,印尼的东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国王岛、艾鲁岛等,也引进一些非原生地的地方如新西兰及数个岛屿。整体概述:葵花凤头鹦鹉通常群居,常常数百只成群,在觅食时会各自分散为一小群,通常在地上觅食,有些会在树上警戒,注意有无危险,有危险的状况时会警告正在觅食的同伴,主要食物有种子、坚果及水果、飞行时常发出沙哑响亮的巨大叫声,有时会到农作物区觅食,造成很严重的农业损失,被视为害鸟,在某些地区的农民被允许可以猎杀破怀农作物的葵花凤头鹦鹉,也有人为了它们的美丽羽毛而猎杀他们。
小葵花鹦鹉
葵花凤头鹦鹉(小巴丹)是最常见的走私鹦鹉之一,共有4种亚种,包括了美丽的橘冠凤头鹦鹉(左下图),小葵花凤头鹦鹉是很普遍宠物鸟,生性聪明活泼,饲养它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力与时间与其互动,与人类有良好互动的小葵花凤头鹦鹉会很友善,它们在野外的数量原本很多,但在70年代开始其数量年年骤减,人类的捕捉是其族群衰退的最大因素,其次则为栖地的破坏;繁殖成果很常见,性别易于分辨,幼鸟与公鸟一样有着深黑褐色的虹膜,所以一岁内的幼鸟较难辨别性别,母鸟的虹膜则明显的呈红棕色。体长:约33-38cm(13-15 吋)分布:所有亚种均分布在印尼境内,主要在弗洛瑞斯海的许多岛屿上,包括苏拉威希、苏巴、帝汶等邻近岛屿,曾经引进到新加坡与香港。
大绯与小绯胸鹦鹉区分:
大绯胸鹦鹉在外观上与小绯胸( Moustach Parakeet ) 外观相当神似,但在体型上却有相当大的不同,小绯胸的身长约为 32-38 公分,但大绯胸却有 45-50 公分。分布在我国境内的四川、云南、西藏等省份,以及缅甸的北部一带。
性雌雄鉴别:
大绯胸也好、小绯胸也好、亚历山大也好,18个月以前都不能从外观分别性别的。大、小绯胸的幼鸟嘴巴都是红色,到亚成鸟的时候会转黑色,18个月后红色嘴的是雄性,黑色为雌性.
公母鸟最大的区别便是上嘴喙的颜色,公鸟为鲜艳的橘红色,而母鸟为黑色。另外母鸟腹部的羽色也较公鸟来得淡。而亚历山大嘴巴一直都是红色的,20个月后雄性颈部会出现红色颈圈
大葵花体型大,50厘米。小葵花又叫鸡尾鹦鹉,体型较小。大葵花2700左右一只哦,小葵花150左右。
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它们的身长上
大葵花鹦鹉50厘米
小葵花鹦鹉3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