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些化石的故事

要简短
2025-04-06 17:15:5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旁白:(肯尼斯·车兰那夫)这只小型的哺乳动物是一种食腐动物。她的名字是水负鼠,属于有袋目,善于在恐龙废弃的巢穴寻找食物。今天晚上她可能会很幸运。可惜,巢里的气味迷惑了她的嗅觉。使她不觉危险将至。白垩纪末期,大陆已呈现出现代大陆的雏形。但是,地壳的不断运动,也引发了全球规模的火山爆发。火山大爆发一直持续了几百年,火山灰铺天盖地。而且,火山大爆发也使大气中充满了含毒气体和尘埃。但是,和过去的1亿6千万年一样,恐龙依然是这个荒芜世界的统治者。但是,他们已经接近了他们统治的尾声,地球上的生命已日趋殆尽。然而,在最后的两百万年里,最著名的食肉类恐龙出现了。这种5吨重13米长的霸王龙非常凶狠,是其他巨大类型的恐龙的克星。这只是雄性霸王龙,他被食物的香味引到了火山脚下。这片地方遍布着地热温泉,空气中充满了浓浓的硫磺气味。除此之外,还夹杂着另外一种气味。一股腐尸的恶臭味儿在一个小峡谷里弥漫。不知不觉地,霸王龙就陷入了大自然的圈套。火山口正在喷发含毒的一氧化碳。并且,大量的一氧化碳已经在接近地面的地方形成一个窒息层。这只巨大的霸王龙站在了窒息层的上方。但是,当他俯下身把头探向死尸时,他开始觉得头晕目眩,喘不过气来。如果她现在倒下去,他将永远不会再站起来。终于,他巨大的身躯挽救了他。当他叨着他的战利品站起来的时候,他的头正好在窒息层的上边。
熔岩带上寸草不生,而在它们之间的岛屿上却是郁郁葱葱。白垩纪后期,由于气候温暖、潮湿,植被结构发生很大改变。针叶树逐渐减少,而阔叶树却迅速繁殖,并很快形成了阔叶林。推动这场悄悄变革的是花的演化。它们演化的秘密在于它们和昆虫之间保持了亲密的关系。它们的关系非常亲密,以至于一些花类只能通过昆虫来授粉,而一些昆虫,比如蝴蝶,也只能以花为生命依托。在这类新的植物中,鸟类繁盛起来,它们欢快的叫声到处洒播着优美的旋律。经过亿万年的演化,不同种类的恐龙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在食肉类和他们的猎物之间达成了一种完美的平衡。奇特的甲龙,非常擅长防御。他们能抵御各种动物的进攻,即使面对凶恶的霸王龙,也是一样。甲龙一般有7吨重,武装到了牙齿。就连他们的眼睑也都骨化了。如果对付敌人这还不够的话,他们的尾巴后部,还有一个可怕的尾锤。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即使他们的装备如此完美,也不能抵御摧毁他们世界的大自然的力量。附近有霸王龙的巢穴,这些巢穴通常由母亲来守卫。这个巢穴已经被废弃了。一只水负鼠正在设法钻进去。由于恐龙把蛋产在地上,所以对于这些小哺乳动物的袭击,他们无能为力。但是,恐龙蛋是非常大的,这有助于保护它自身。而且,对于有袋类来说,霸王龙的蛋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不久的将来,哺乳动物时代就会来临,他们将会长成巨大的身躯。但是,在白垩纪时期,哺乳动物最大的也只是达到了10公斤。在废弃的蛋里面,霸王龙的胚胎已经死了。味道又使另一只水负鼠欣然而至。
在这种火山环境里,许多恐龙蛋不能生存,因为火山爆发引起的酸性污染妨碍了蛋壳的正常形成。母亲又在呼唤新的配偶。霸王龙拥有几百平方公里的地盘。她现在最希望的是引起那些正在游荡的雄霸王龙的注意。像这样呼喊,它可能一直持续几个星期。霸王龙最主要的食物之一。就是这些笨重的凸角龙。在白垩纪末期,像这种带角的成群的素食者非常普遍,他们吸引着食肉动物。这是他们交配的季节。雄性为了表现自己,引起雌性的注意,通常使顶饰充血,形成一幅鲜美的模样。这种比试方法可以避免身体的直接接触。带着1米长的角,身体交战是很容易造成伤害的。谁的顶饰最鲜亮,就足以使对方慑服。有时候,仅仅靠展示顶饰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只好借助于残忍的武力。这只老凸角龙终于不敌敌手,败给了对方。从今以后,它将再没有交配的权利了。霸王龙求偶的呼唤声依然回荡在火山之间。她的呼唤声被一只雄霸王龙听到了,他带来一只小三角龙。但是,这不是雄霸王龙自己吃的,而是一份礼物。雌霸王龙比雄性更大,更凶猛。雄性为了避免雌性一看见他就攻击他,只好用食物来讨好她。雌霸王龙到了。她非常警惕。霸王龙最主要的武器是他的嘴。他的前肢非常小,能用来托住他巨大的嘴,使它站立时能保持住身体的平衡。她的嘴能压碎骨头,并能一口咬下70千克重的肉。雄性依然与她保持着距离。后来,在那个晚上,他们首次交配了。以后还要交配多次。只要雌性表示接受,他可以一直留下来,好把其他可能出现的雄性赶走。在绿色的小岛之间,大鸭龙走在熔岩带上。这些动物是鸭嘴龙家族成员。鸭嘴龙类是白垩纪末期最普遍的恐龙。但是,经过长期的演化,他们更适于在低洼的沼泽地而不是在布满灰烬的荒野上生存。三天过去了,三角龙只剩下了一幅骨架。雌霸王龙也开始厌倦她的配偶。雄霸王龙明白是他离开的时候了。一只披羽蛇翼龙从海岸上滑翔过来,他正在寻找食物。这可是罕见的一幕。在过去的2千万年里,这些滑翔动物一直在减少。这些13米长的庞然大物是唯一幸存下来的种类。这个地方充满了危险,因为在湖中居住着1吨重的鳄鱼。这些鳄鱼可以轻而易举的把这些优美的滑翔者拖进死亡的深渊。披羽蛇翼龙逃脱不了灭绝的厄运。将来的天空会属于鸟类,而这时鸟类在他们周围已经繁盛起来了。几个月过去了,雌霸王龙在森林里又建造了另一所新的隐蔽性的巢穴。母亲依然在守卫,在蛋进行孵化的两个月内,她一步都不会离开她的岗位,甚至都不吃东西。她知道她的巢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象迅跑龙这样的食腐恐龙。尽管迅跑龙非常小心,但是,他的接近依然引起了母霸王龙的注意。母霸王龙凭她的立体视觉死死盯着侵略者,不让他越雷池一步。在太阳下山的时候,另一种威胁逼近了母亲。随着食物越来越缺乏,哺乳动物变得越来越胆大。她检查了一遍巢穴,确信再也没有动物在钻洞而进,于是她转回来继续守夜。几个星期过去了,在被落日照得异常辉煌的火山之上出现了一种信号,它预示着有更大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将要到来。天空中开始出现了流星雨,这就预示着彗星越来越近了,就要和地球相撞了。在地面上,恐龙不知危难将至。凸角龙仍然在结群觅食。月光下,年幼的凸角龙由于惧怕黑夜中的强盗,正在寻求成年恐龙的保护。然而,在夜幕的保护下,一对迅跑龙正在试图冲散恐龙群,把一个年幼的凸角龙隔离开来。小凸角龙安全了,但是,食肉者已经尝到了血腥味。他不会轻易的放弃。天亮了,我们看到了晚上这场争斗的结果。小凸角龙败给了他的对手。对于群体来说,这是一个打击。在这个被污染的环境里,已经几乎没有年幼的生命在孕育。一只水负鼠站在了尸体旁边。这些小投机分子,大概是这时唯一繁盛的动物。在恐龙占统治地位的长期时间里,他们已经适应了许多巨大的变化。但是,这次他们所面临的是交织在一起的厄运,他们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在穿越布满灰烬的蛮荒之地的长途跋涉之后,一群大鸭龙聚集在小池塘边饮水、进食。大量的咀嚼牙齿使他们消化食物的过程缩短。食肉动物使湖边又成了危险之地。大鸭龙感觉到了这种危险,开始四处逃窜。母霸王龙已经开始进食,并且开始了她的报复行动。在灌木丛边上,我们发现了她如此凶狠的原因。三只嗷嗷待哺的小霸王龙正等待着。12只恐龙蛋仅孵化出这三只幸运儿。他们一听到厮杀声,就开始要食物吃。母亲叼过来一片大鸭龙的肉。这三只小霸王龙仅仅四个星期大,还不到1米高,竞争在他们之间就已经存在了其中一只把其他两只赶到了一边。至少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小霸王龙依旧会处于母亲的保护之下。但是用不了多久,母霸王龙就会抛弃他们,甚至会把他们当作食物。如果离开了母亲,他们不可能会活这么长时间。过了几天,在一个和煦的下午,母亲在温暖的阳光里休息。这里已没有那治罪弱小的霸王龙的踪迹——他也许已被他的亲人给吃掉了。慢慢的,一对正在叽叽喳喳争吵的小霸王龙欢快的从母亲的身边跑开去勘察他们周围的环境。从灌木丛的下面,一条蛇在张望着。这些爬行动物是刚刚从与蜥蜴的家族中演化出来。可是,他们已经很善于猎取诸如哺乳类这样的热血动物了。为了猎取哺乳动物,他们利用吻部上的特殊感觉腺来察觉其他动物的热度。蛇不喜欢他看到的东西。当小霸王龙正在和他玩的时候,他们已经很明显的濒近了危险的边缘。母亲完全惊呆了。甲龙有坚硬的头骨,但是他们的大脑却非常小。因此,当他们面临危险时,他们根本就不怕。在一般情况下,霸王龙会逃跑,但是她不能扔下他的孩子。那一击折断了母亲的股骨,折裂了她的内脏。她痛苦地瘸着腿跑开了。那个晚上,以前的优美旋律中又增加了一个不协调的音符——垂死霸王龙的呻吟声。一直到早上,他躺在灼热的灰堆上,断了气。小霸王龙期待的站在他们母亲的庞大的尸体旁边。时间流逝过去,他们仍然在等待着。但是,他们的命运已经和白垩纪其他巨大恐龙棒在一起了。南方离这里3000公里的远的地方,巨大的彗星撞在了地球上。撞击中发出的光无声无息地减弱了。但是,冲击波紧跟而至。紧接着,滚滚沙尘席卷大地。最后,熔化了的岩石开始从黑暗的天空中洒落下来。恐龙时代结束了。彗星用相当于100亿倍广岛原子弹的能量撞到了墨西哥海湾。在巨大的灾害性的气候变化中,65%的生命灭绝了。几百万年以后,地球才恢复了元气。但是,尘埃落定之后,巨大的恐龙没有了,而且他们将再也不会回来了。在他们生存过的地方出现了另一些强大而美丽的动物。我们现在知道有一小群恐龙没有灭绝,他们今天仍然生活在我们身边。这就是鸟类。

回答2:

1938年的一天,在南非东伦敦附近的海面上,一艘拖网渔船捕获到一条奇特的鱼。这是一条长约两米左右、泛着青光的大鱼,鱼鳞象铠甲一样布满全身,尖尖的鱼头显得异常坚硬,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它的胸部和腹部各长着两只与其它鱼类比起来既肥大又粗壮的鱼翅,看上去就像野兽的四肢一样。遗憾的是,渔民们对这条样子奇特的鱼并没有给予特殊的“照顾”,而是将它和别的捕捞物混在一起运回港口,堆放在码头上。

此时,在东伦敦博物馆工作的拉迪玛女士正巧路过码头,当她看到这条鱼时,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她对从未见过的还长着“四肢”的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从挎包里取出笔记本将这条鱼的形状画了下来。回到家里,拉迪玛女士找出了所有关于鱼类的藏书,但无论是有关这条鱼的名称、图鉴及说明等一概没有查到。她又来到了图书馆,希望能找出答案来,可翻遍了馆藏的所有专业书籍和鱼类图鉴,竟然没有找到有关这条鱼的一点线索。一无所获的结果,更激发了拉迪玛女士要搞清这条鱼的来龙去脉的决心。于是,她给南非著名的鱼类学家史密斯教授发出了一封信,还附上了自己画的草图,向教授请教。

当收到信的史密斯教授看到那张鱼的草图时,竟然失声惊叫起来:“这不是腔棘鱼吗,这是古生物腔棘鱼呀!可它已经绝迹几千万年了,难道还有存活下来的?这太不可思议了!”教授立刻给拉迪玛女士发去了电报:这种鱼很象是古生物腔棘鱼,我马上去你处,请务必妥善保管好那条鱼。发完电报,激动不已的教授立即驾驶着汽车向东伦敦飞驰而去。

难怪拉迪玛女士查遍了所有资料也没有找出结果来呢,原来,这种样子奇特的鱼叫做腔棘鱼,在三亿年前曾经繁盛一时,可当它在从海洋动物向陆地动物进化的过程中,不知什么原因,已经生出四肢的它又回到了海洋中生活,而且在几千万年前就已经绝迹了。人们今天对腔棘鱼的了解都是从化石上得到的,并且相信:腔棘鱼已经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

当史密斯教授风尘仆仆地赶来时,眼前的景象令教授大失所望: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些鱼骨头、肥大的鱼翅和仍然泛着青光的鱼鳞——接到教授的电报后,拉迪玛女士飞也似地向码头奔去,遗憾的是,无知的渔民们已经把那条鱼吃掉了。

刚才还是兴高采烈的史密斯教授,现在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五百多公里长途跋涉的疲劳也一下子涌了上来。虽然骨头、鱼鳞、鱼翅保存了下来,对研究腔棘鱼有一些帮助,可却失去了完整的研究对象啊!教授肯定了这条鱼就是过去只能在化石上见到的腔棘鱼。他认为至少有一条鱼还存活着,因为仅仅一条鱼经过数千万年的变迁而存活下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才能存活到现在。可其它的腔棘鱼又在那里呢?

史密斯教授马上印制了大量的传单,上面配有腔棘鱼的图象,并用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写着:“如有发现此鱼者奖励100英镑”,在非洲的太平洋沿岸广为散发。教授自己也乘上渔船亲自寻找,向渔民们调查和宣传。虽经千辛万苦、想方设法,但依然没有见到腔棘鱼的踪影。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全世界都卷入了战争的旋涡,寻找腔棘鱼的事情也被人们渐渐地淡忘了。而史密斯教授并没有忘记,更没有灰心,当漫长的战争刚刚结束,他马上又开始了寻找腔棘鱼的工作……

又经过了多年的苦苦搜寻,仍未发现腔棘鱼的线索。这时,已是1952年的12月了。那么,史密斯教授为什么这样不遗余力地寻找腔棘鱼呢?我们知道,陆地上的动物都是从海洋里进化来的,像鱼那样的没有四肢的水生动物在向陆地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已经生出了四肢却又返回到海洋里生活,科学家们将这种水生动物称作“腔棘鱼”。如果我们将在海洋中生活的鱼类向陆地动物进化的经历比做青蛙成长的过程的话,那么腔棘鱼恰好相当于生出四肢的蝌蚪。史密斯教授认为:找到了腔棘鱼,很可能就找到了打开生物进化之迷大门的钥匙。

难道腔棘鱼真的已经灭绝了?而当时发现的那一条就是唯一的一条了?就在教授近乎于绝望之时,一封来自远方的电报送到了他的面前:“我们捕到了象是腔棘鱼的鱼,盼望您的到来。”电报是科摩罗群岛的渔民发来的。惊喜万分的教授赶忙向南非政府求助,乘坐着军用飞机向科摩罗群岛飞去。千真万确,这就是教授梦寐以求的腔棘鱼:这条身长一米五十公分、体重五十八公斤的“活化石”被注射了福尔马林后又用盐腌了起来,正在等待着教授的到来。

晚上,仍沉浸在激动和喜悦中的史密斯教授将装着腔棘鱼的箱子摆在自己的床边----经过了漫长的十四年的苦苦寻找,今天终于有了结果,夙愿已偿的教授感慨万千,一夜未眠……

回答3:

鱼最好找

回答4:

鱼类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