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上次日本泡沫经济的始末

前因后果,以及后来的影响答得好 我会给您50的
2025-04-05 03:12: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990年开始的股价、地价暴跌为标志,日本经济陷入“泡沫经济萧条”之中,至今尚未从其打击中崛起。目前,日本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因巨额不良债券而苦恼。
  领导过世界经济发展新潮流的日本人曾沉醉于经济成功的喜悦之中,坚信日本的股价、地价都会继续呈现“右肩上扬”的上升趋势,因此继续不断地大量购进股票和土地。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有涨有落。如果相信会涨而继续买进的话,必然会走向反面——跌价。上涨得越高,下跌的幅度就越大。日本有句谚语——“山越高谷越深”。
  但是,泡沫经济时期,日本人忘记了这条教训。尤其是本应慎重运用储户资金的金融机构也被“右肩上扬”的神话所迷惑,将大量资金贷给了购买股票和土地的企业和个人。借方利用该贷款购买股票和土地后,以此作抵押继续增加贷款数额,然后再去购买股票和土地。
  与日本暴涨的股价和地价相比,外国的股价和地价的确显得便宜。于是,日本的企业又开始大张旗鼓地购买外国的企业和房地产。当三菱房地产公司买下位于纽约市中心,包括洛克非勒中心在内的洛克非勒集团(RGI)时,美国人惶恐不安地惊呼:“日本要买下美国了!”
  后来,抢购风蔓延到绘画作品和高二夫球会员权等领域。由于日本人的抢购,世界美术品市场显得十分活跃,价格也显著上升。
  然而,泡沫经济终归要崩溃。1990年1月4日,东京证券交易所新年后营业的第一天股价就开始暴跌。股价暴跌接着地价开始暴跌,随后,绘画作品和高尔夫球会员权也暴跌,均暴跌到不足最高价位时的1/2。
  如果是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只要自认倒霉还可以处理掉。但是,土地和高尔夫球会员权等如果找不到买主,就只好窝在自己手里。如果是利用贷款买来的,那么还要继续支付利息,因此企业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倒闭;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倾家荡产。但是借款者接连不断破产的话,金融机构最终也得倒闭,所以金融机构即使对于不缴利息的接待者也无可奈何。
  金融机构对于存款的储户必须支付利息。因此,不良债权的数额如果增大的话,金融机构本身的经营也就出现了危机。他们期盼着股价和地价重新回升,但是这种期盼一直未能如愿。而且,出现了难以为继的金融机构。不仅小金融机构如此,就连“住友银行”这种大银行也宣布1995年3月的决算为赤字。所谓日本的金融机构在大藏省的热情指导下是安全的,这种“金融机构安全论”的神话彻底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