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塑造

2025-04-18 09:05:4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魏武帝颂
千古奸雄数曹公 天下枭强当孟德
义伐黄巾初建功 诛讨董贼奉天子
进身丞相执黄牌 从此号令从诸侯
扫灭群雄显霸气 稳固中原施仁德
三分鼎足已成势 创立曹魏开新风

海纳百川招智勇 深谋远虑汇英才
治乱四方有文武 威镇八面是相将
严肃军纪强士卒 整理政令安百姓
纵横一生不称帝 乱世谁人谓天子
后人不知时势趋 硬将正邪论刘曹

沙场明中飘烟火 权谋暗里战刀枪
煮酒谈笑诗词意 执戟论兵机势谋
《短歌行》里展文才 《观沧海》上见坚志
兵将中军威令严 歌舞相府风流乐
骄霸懦雅盖世才 非凡乱世真豪人

陈寿:①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②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三国志(注)》

裴松之:①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②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三国志(注)》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三国志(注)》

《魏书》: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与虏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故每战必克,军无幸胜。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及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美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三国志(注)》

《曹瞒传》:①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②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三国志(注)》

许邵: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

孙盛:①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异同杂语》②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③先王诛赏,将以惩劝。而尽哀于逆臣之家,为政之道踬矣。匿怨友人,前哲所耻,说骖旧馆,义无虚涕。道乖好绝,何哭之有!汉祖失之于项氏,曹公遵谬于此举,岂非百虑之一失也。④魏武於是失政刑矣。易称“明折庶狱”,传有“举直措枉”,庶狱明则国无怨民,枉直当则民无不服,未有徵青蝇之浮声,信浸润之谮诉,可以允厘四海,惟清缉熙者也。昔者汉高狱萧何,出复相之,玠之一责,永见摈放,二主度量,岂不殊哉!——《三国志(注)》

郑玄(谓太祖):“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三国志(注)》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三国志(注)》

李通:曹公明哲,必定天下。——《三国志(注)》

郭嘉: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三国志(注)》

贾诩: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三国志(注)》

刘备: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三国志(注)》

诸葛亮:曹操智计殊绝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三国志(注)》

孙权:①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②操之所行,其惟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至于御将,自古少有。——《三国志(注)》

周瑜: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三国志(注)》

鲁肃:曹公威力实重。——《三国志(注)》

陈琳:①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太守、兖州刺史,被以虎文,授以偏师,奖就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遂乘资跋扈,肆行酷烈,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被枭悬之戮,妻孥受灰灭之咎。②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蹈机坎,是以兖、豫有无聊之人,帝都有呼嗟之怨。③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钟繇: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三国志(注)》

刘放:往者董卓作逆,英雄并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三国志(注)》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三国志(注)》

董昭: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三国志(注)》

朱灵: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三国志(注)》

杨阜: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三国志(注)》

田豫:终能定于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三国志(注)》

牵招:曹公允恭明哲,冀戴天子,伐叛柔服,宁静四海。——《三国志(注)》

和洽:不饰无用之宫,绝浮华之费。——《三国志(注)》

卫觊:武皇帝之时,后宫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茵蓐不缘饰,器物无丹漆,用能平定天下,遗福子孙。”——《三国志(注)》

郗虑(拟诏书):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三国志(注)》

许靖:昔营邱翼周,杖钺专征,博陆佐汉,虎贲警跸。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秉师望之任,兼霍光之重。五侯九伯,制御在手,自古及今,人臣之尊未有及足下者也。夫爵高者忧深,禄厚者责重,足下据爵高之任,当责重之地,言出於口,即为赏罚,意之所存,便为祸福。行之得道,即社稷用宁;行之失道,即四方散乱。国家安危,在於足下;百姓之命,县於执事。自华及夷,颙颙注望。足下任此,岂可不远览载籍废兴之由,荣辱之机,弃忘旧恶,宽和群司,审量五材,为官择人?苟得其人,虽雠必举;苟非其人,虽亲不授。以宁社稷,以济下民,事立功成,则系音於管弦,勒勋於金石,原君勉之!为国自重,为民自爱。——《三国志(注)》

陆机:①接皇汉之末绪,值王途之多违。伫重员以育鳞,抚庆云而遐飞。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摧群雄而电击,举勍敌其如遗。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厘三才之缺典,启天地之禁闱。举修网之绝纪,纽大音之解徽。扫云物以贞观,要万途而来归。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晖。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威先天而盖世,力荡海而拔山。厄奚险而弗济,敌何强而不残。每因祸以噙福,亦践危而必安。……”——《吊魏武帝文》②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习凿齿: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晋书》

刘勰:魏武以相王之尊,雅好诗章。——《文心雕龙》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李世民:①一将之才有余,万乘之才不足。②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观沉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乖狥国之情,有无君之迹。——《祭魏太祖文》

李邕:颂声何寥寥,唯闻铜雀诗。君举良未易,永为后代嗤。——《铜雀妓》

元稹:刘虞不敢作天子,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贼杀母后,幽迫主上,罪百田常,祸千王莽。——《史通·探赜》

穆修:①建休功,定中土,垂光显盛大之夜于来世。②为乡里人所爱,后思怀其德,共自尊祀之,遂传于今不息。——《毫州魏五帝庙帐纪》

司马光: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

苏轼: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是故有所重发而丧其功,有所轻为而至于败。刘备有盖世之才,而无应卒之机。方其新破刘璋,蜀人未附,一日而四五惊,斩之不能禁。释此时不取,而其后遂至于不敢加兵者终其身。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魏武不用中原之长,而与之争于舟揖之间,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争利。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且夫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方其危疑之间,卷甲而趋之,虽兵法之所忌,可以得志。孙权者。可以计取,而不可以势破也,而欲以荆州新附之卒,乘胜而取之。彼非不知其难,特欲侥幸于权之不敢抗也。此用之于新造之蜀,乃可以逞。故夫魏武重发于刘备而丧其功,轻为于孙权而至于败北。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魏武帝论》

洪迈: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然知人善任使,实后世之所难及。——《容斋随笔》

王夫之:①(何)进之心胆失据,而绍无能辅也。曹操笑而袁绍忧,其智计之优劣,于斯见矣。②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③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术者,有所可,有所不可,可者契合,而不可者弗能纳,则天下之智力,其不为所用者多矣。——《读通鉴论》

赵翼:盖操当初起时,方欲籍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杨阜所谓曹公能用度外之人也。及其削平诸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娄圭等皆以嫌忌杀之。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甚至杨修素为操所赏拔者,以厚于陈思王而杀之,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二十二史札记》

陈祚明:孟德天分甚高,因缘所至,成此功业。——《采菽堂诗集》

黄摩西:魏武雄才大略,草创英雄中,亦当占上座;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全不用权谋而成事者?——《中国文学史》

章太炎:信智计之绝人,故虽谲而近正。——《魏武帝颂》

李宗吾: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厚黑学》

鲁迅:①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②曹操统治天下,第一个特色是尚刑名,立法很严,因为大乱之后大家都想作皇帝,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操曾言,“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这句话他倒并没有说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郭沫若:①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据史书所载,他能够不信天命,不信鬼神,毁灭邪祠,破除迷信,禁止厚葬,禁止复私仇,讳不避权贵,举能扬侧陋,敢于公开下令要选用,被人称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为曹操翻案》②曹操对于民族的贡献是应该作高度评价的,他应该被称为一位民族英雄。然而自宋以来所谓‘正统’观念确定了之后,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自《三国志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的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上的一大歪曲。——《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回答2:

他很有才能 只是三国演义里把他给丑化了 他是一个很有野心和雄心的奸雄

回答3:

丑化了

回答4:

三国演义把他丑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