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啊?

能否举例说明,谢谢!
2025-04-09 23:35:5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

一、出处

出自周代无名氏的《诗经·小雅·鹤鸣》。

二、原文译文

仙鹤在沼泽地上鸣叫,声音传遍四野。鱼儿有时候潜在深潭里边,有时候游到河中的浅滩去。在那个花园里边真快乐,檀树高大有浓荫,下边灌木叶凋零散落地面。他方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做打磨玉器的砺石。

仙鹤在沼泽地上鸣叫,声音传上云天。鱼儿有时候游到河中的浅滩去,有时候潜在深潭里边。在那个花园里边真快乐,檀树高大枝叶繁茂,下面楮树矮墩墩。其他山上的好石,可以用来雕琢玉器。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对于此诗的背景,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说法。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方玉润认为此诗是讽宣王求贤山林。今人程俊英认为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二、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诗中寥寥几笔,即构成一幅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悠远空灵的田园美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雅·鹤鸣

回答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处:先秦·佚名《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小雅·鹤鸣》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历代学者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讽谕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山野的贤才。

全诗二章,每章九句,大致上是写诗人在广袤的荒野听到鹤鸣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潜入深渊又跃上滩头,又看到园林檀树近旁的一座山峰,于是他想到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全诗意脉贯串,结构完整,通篇运用比喻,富有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百度百科——小雅·鹤鸣

回答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拼音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释义: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来源《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认为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即借鉴和创新。所谓借鉴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准确的讲,就是把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法、技术、管理等“拿来”为我所用,这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才物的投入,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创新就是有继承有发展。即在“他山之石”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创造性的利用“他山之石”,囫囵吞枣式的引进,可能会造成梗阻,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