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2)自然环境下,存在各种大量细菌和真菌,其中腐生菌能将植物遗体分解.因此,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实验变量是细菌和真菌.
(3)方案三最完善.因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与方案一和方案二比较,方案三能确保是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该实验结果最有说服力.
(4)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5)该实验变量是细菌,三个方案中的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
(6)只做一次实验会出现偶然性现象.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通过重复实验,反复验证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1)保证除实验变量外的其他条件都相同;
(2)方案一;
(3)方案三;
(4)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5)甲组;
(6)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