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37FU发动机是留里卡-土星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1985年在总设计师维克多·切普金的领导下开始研制,1987年第一台试验型发动机问世。至今只制造了三台,其中两台就装在了苏-37战斗机上。还有—台则在发动机试车台上作强度试验。
AL-37FU发动机是在AL-31F的基础上发展的。与原发动机相比,主要是增加了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及相关的控制设备。并在设计上采用了积木式的模块化设计。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被统一纳入了飞机的电传操纵系统中,专门控制尾喷口的转向和转角。其控制可以有两种方式:自动操纵方式和手动操纵方式。一般情况下使用自动操纵方式,尾喷口受电传操纵系统的控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手动操纵方式,这时发动机的尾喷口完全由飞行员手动控制。
AL-37FU发动机的设计模块包括:四级低压压气机、九级高压压气机,环形燃烧室,单级可冷却的高压和低压涡轮、采用主动叶尖间隙控制的空气热交换机(涡轮冷却系统)、加力燃烧室和可操纵喷口。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地勤人员在维护动力装置时,能够迅速更换喷管、加力燃烧室,综合设备组件、低压涡轮、低压压气机和齿轮箱。并且还可以修理和更换低压压气机的第一级叶片和高压压气机的所有叶片。
AL-37FU发动机的尾喷口还只能在纵向范围内运动,上下偏转角为十/-15度,转向速度可以到30度/秒。AL-37FU发动机的整机设计工作时间是1000小时,尾喷口在使用250小时后就必须更换。苏-37战斗机上的两台发部机的喷口既可以同步转向,也可以分别调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发动机成功的解决了可操纵尾喷口与加为燃烧室后端连接处的密封问题,并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减少喷口的红外辐射问题。经过进一步改进后的发动机,尾喷口将可以向任何方向偏转,而且尾喷口寿命也将延长到500小时。具有推力矢量能力的发动机必将成为下一代近距格斗战斗机的标准装备。 苏-37所装备的全天候数字式多功能机载雷达(即前视雷达)采用了相控阵技术,不仅具有空中监视能力,也具有地面监视能力,或两种模式同时使用。地面监视模式可以支持地形测绘、对地面移动目标的搜索和跟踪,以及地形回避等。值得一提的是,苏-37还在机尾装有后视雷达。前后视雷达的数据都可以显示在飞行座舱的4个大型彩色液晶显示屏幕(LCD)上。它们不仅屏幕大、功能多,而且有遮阳保护。4个显示器的分工是:驾驶和导航一个,战术情况一个,另外两个显示系统信息,包括作战模式和所有的作战飞行情况。各屏幕的功能可以随时转换。
前视雷达可以同时跟踪20个空中目标,并引导导弹同时攻击其中的8个目标。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为140到160公里、雷达反射截面积为3平方米。对地面目标的探测距离是130到170公里。前半球监视范围为左右十/-90度、上下十/-55度,后方的监视范围上下左右均为十/-60度,探测距离为30到50公里。苏-37战斗机还装有先进的光电探测系统,探测范围为左右十/-60度,上方为+60度,下方为-15度。该系统包括有红外测向仪、激光测距仪和头盔瞄准具。
苏-37的电子战系统也比苏-27战斗机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电子战设备包括有电子情报设备、箔条和曳光弹投放器、雷达警戒接收机和导弹攻击告警系统。 苏-37战斗机共有12个外挂点,采用多用途挂架时可以增加到14个。可以携带多种空对空和空对地/面武器。在执行制空任务时,可以携带R-73E近距和R-27中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RVV-AE(即R-77中距主动制导空空导弹)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等。在执行对地或水面攻击任务时,可装备X-29、X-31和X-59等红外和雷达制导对地炸弹,以及KAB-500和KAB-1500高精度航空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