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插件式,我们首先想到的是firefox, 用过firefox的人都知道它是一个插件式程序。当一个功能需要,完全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个插件后,重启后,就能使用。这个功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方便之处,这就是插件式程序的好处。
插件的本质在于不修改程序主体(平台)的情况下对软件功能进行拓展与加强,当插件的接口公开后,任何公司或个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插件来解决一些操作上的不便或增加新功能,也就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即插即用”软件开发。
平台+插件软件结构是将一个待开发的目标软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软件的主体或框架,可定义为平台,这是预先编译后的程序。另一部分为功能或补充模块,可定义为插件。这个就是后来要进行安装的插件程序。
假设你的程序已经部署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并且能够正常运行了。但是有一天,用户打来电话——他们需要增加新的功能。确定了用户的需求后,你竟然发现原有的软件架构已经无法胜任新增任务的需求——你需要重新设计这个应用了!但问题是,就算你又用了一个开发周期完成了用户需要的应用,切不能保证用户的需求不会再次变更。也就是说,需求蔓延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这种情况下插件架构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