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的钱还不上这个一般是对方报警的,家长选择报警是没什么用的。
这个是你欠钱了,所以只能按时偿还即可。
网贷,又称P2P网络借款。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网络信贷起源于英国,随后发展到美国、德国和其他国家,其典型的模式为: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并承担风险;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
P2P网贷最大的优越性,是使传统银行难以覆盖的借款人在虚拟世界里能充分享受贷款的高效与便捷。网贷平台数量近两年在国内迅速增长,迄今比较活跃的有350家左右,而总量截止到2014年8月已有1600多家。
近日,郧西上津镇村民张女士陆续接到几条催款短信,内容显示其儿子有多笔贷款未还,张女士以为是诈骗报了警。随着民警调查的深入,一起大学生网上借款的事情浮出水面。这样的借款案例并非独例,警方提醒,市民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谨慎选择网上借贷。
3月25日,上津镇村民张女士到上津派出所报警,称她近日经常收到短信,内容显示其儿子小汤(化名)在武汉有贷款未还,并威胁说要到法院起诉。
张女士告诉民警,小汤之前在武汉上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十堰务工,平时也没听他说起借钱的事,可能是遇到电信诈骗。
民警接过张女士的手机,发现催款分属4个不同的人,而且每一笔数额不同,且均在5000元以下。民警遂要求张女士尽快带小汤到派出所,以便了解情况。
无独有偶,3月28日16时许,一对中年父母带着上大学的儿子小刘来到郧西县观音派出所,向民警咨询网上借贷的相关事宜。
刘父反映,他近期时常接到异地的电话号码和短信,对方多次向他催债,称其在十堰上大学的儿子小刘在互联网上借贷未还。
民警详细询问得知,小刘现年19岁,是在读大学生。小刘非常羡慕同学用的新款手机,2016年11月,他在名为“花儿朵朵”的网上借贷平台注册了账户,申请了5000元的分期还款。按照还款声明,每期需还款638元,共12期。拿到贷来的钱后,小刘便买了新手机,也从此踏上了省吃俭用的分期还款之路。
2016年3月进行第四期还款时,小刘无力承担,没有还款。由于小刘在网上申请借贷时按要求填写了自己和其父亲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以及他大学老师的电话号码,小刘和他的父亲以及他的大学老师便不断收到催款电话和短信。
民警要求小刘与借贷公司客服联系,及时偿还剩余借款,并向借贷公司申请出具还款证明。小刘当即联系借贷公司客服,申请提前还清借款。当日,在小刘父亲的帮助下,一次性还清剩余的4400余元借款。小刘对当初选择网上借贷后悔不已。
民警提醒,网上借贷属于无抵押贷款,由于其复合利率超过银行利率4倍,不受法律保护,存在个人信息安全等诸多隐患。当前网上借贷缺乏有效监管,甚至存在不法分子利用借贷人的信息进行电信诈骗、骗领信用卡等现象。市民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攀比盲从,遇到资金短缺时,应寻找正规途径,谨慎选择网上借贷的借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