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一生为秦国骁勇奋战,可以说是为秦国打下了半个江山的功臣。按理说应该非常受人尊敬,但在白起七十多岁的时候,却被秦昭襄王赐死,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咱们先谈谈白起,他是一个将功卓越的军事家,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战神”,他出身低微,凭借显赫的战功,被封为武安君,一生战绩70多场,从未有败绩。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长平之战后,白起准备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破赵国。可是从秦国传来的却是退兵的命令。原来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话,以秦兵暴师日久,应当让士卒休整为由,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范雎本是一个心胸狭窄的说客,长平大胜使他心生嫉妒,怕灭赵之后,白起威重功高,使自己无法擅权便以巧言断送了白起宏伟的军事图谋。白起因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帝王,最怕的就是自己的王权受到威胁,白起军功累累,名声在外,立下了赫赫战功,已经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秦昭襄王明知必败仍强令出征,这已经不是对白起军事能力的考验,而是对他听命与否的检测。在杜邮,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最终造成了一代枭雄晚年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