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同审计应注意问题主要是经济合同审计的内容、经济合同审计的程序和经济合同审计的具体内容三个方面。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经济合同审计的内容
(一)审查经济合同立项的依据
(二)审查签订经济合同的合法、有效
(三)经济合同主要条款的审查
(四)经济合同履行情况的审查
二、经济合同审计的程序
(一)事前阶段(或称计划阶段)
1.审查被审单位提供的经济合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了解各类经济合同的管理方式。
3.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对合同分类整理。
(二)事中阶段(或称实施阶段)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对照经济合同的内容,检查财务反映内容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从而发现被审计单位有无违法违纪行为。审计实务中对各类经济合同有不同的审查要点。
1.营业环节经济合同,主要包括产品销售、物资采购、货物运输和仓储等方面的经济合同。
2.资金环节经济合同,主要有借款合同和借出款项合同等。
3.财产环节经济合同,主要有建筑工程合同、财产保险合同和财产租赁合同等。
4.对外投资环节经济合同,主要有联营合同。
(三)事后阶段(或称报告阶段)
在审计报告中,审计人员应特别重视某些对企业资产负债及损益状况存在重大影响但在财务报表上又无法准确反映而具有合同依据的事项。
三、经济合同审计的具体内容如下:
1、合同签订、审核、审批程序
2、合同签订合法性(法人、个人、授权等)
3、合同主要内容,如标的、价款、权利义务、交付、违约等条款的适当性
4、合同有效期限
5、补充条款
经济合同审计的定义:是指由审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的审计监督、检查、评价和咨询活动。
开展经济合同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处理审计部门审计与合同主管部门审查的关系
正确处理审计部门与经办部门(单位)的关系
应注意原则性的灵活性的正确运用
应注意区分经济合同的轻重缓急,区别对待
开展经济合同审计的工作,具有如下意义:
可以帮助完善经济合同条款,避免潜在的经济纠纷;
可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相关业务部门责任,避免经营风险;
可以依法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经济合同审计的主要内容:
以重要合同为基础,深入到合同执行部门,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未执行或者未完全执行的合同,查明未能执行的原因,以及是否明确通知对方。
审查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相关手续是否完备。
审查合同纠纷的处理是否及时、合法、合理。
审查经济合同违约责任是否按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进行及时、合理、合法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