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法》与《中国土地法大纲》相比,一个重大的变化是

2025-04-19 00:06:4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是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而制定的法规,是指导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原则。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的大体步骤是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土地。
由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到采取中立富农、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是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和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大、搞得好、进行得顺利的一次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彻底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翻身解放,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恢复,激发了农民发展个体经济和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各个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相比,这次土改主要有两方面的不同:一是对待富农的政策不同。土地革命时期是限制富农;解放战争时期是打击富农;建国初期则是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二是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不同。土地革命时期是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建国初期是稳定民族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