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 鸭的遗传结构与孵化率有关,不同品种、品系的种蛋孵化率有所不同,蛋用型鸭种蛋孵化率较高,肉用型鸭种蛋孵化率较低;迎亲交配种鸭所产种蛋孵化率较低,杂交种鸭所产种蛋孵化率较高。
(2)种鸭营养 胚胎生长发育必须依靠蛋中养分,胚胎的营养水平与种鸭的饲养水平直接相关。种鸭日粮中缺乏蛋白质、能量、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D3、E、钙、磷、锰、锌等,不仅影响产蛋率,而且造成胚胎生长发育受阻,发生畸形、死亡,降低了孵化率。当然,一些营养素过多,也会造成中毒,影响孵化率。
(3)种鸭健康状况 只有健康的种鸭生产的种蛋,才能获得高的孵化率。若种鸭感染禽霍乱、大肠杆菌病、副伤寒、曲霉菌病等病时,会使蛋的品质下降、种蛋受到污染,孵化率降低。
(4)种鸭年龄 母鸭开产不久所产的蛋孵化率较低,以后逐渐增高,产蛋高峰期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尔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一般说来,7~13月龄时所产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但不同品种因性成熟早晚有差异而有所不同。据测定,青年种鸭所产种蛋的孵化率比老年种鸭所产种蛋的孵化率要高10%左右,肉用型鸭性成熟较晚,31~80周龄可保持高的孵化率,100周龄以上的种蛋孵化率明显下降。
(5)种鸭管理 鸭舍的温度、采光、通风垫料清洁卫生状况都与种鸭的健康和性欲有关,进而影响到孵化率。鸭舍阴暗潮湿、垫料脏、捡蛋不及时等会污染种蛋,导致孵化率降低;公母鸭配种比例不当,公鸭过多互相争配影响交配,过少不能满足需要,受精率不高;对种鸭不加限制饲养或限制过度,使种鸭过肥或过瘦会降低性欲,降低产蛋量和种蛋孵化率。据测定,不限饲种鸭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较限饲种鸭降低10%以上。
(6)种蛋品质 种蛋的大小、蛋形和蛋壳厚度等均与孵化率有关。过大的蛋胚胎前期感温和后期散热不良,过大过小和畸形蛋孵化率低。蛋壳过薄,蛋内水分蒸发过快,过厚气体交换困难,出壳时难以破壳,胚胎闭死于蛋内,孵化率也低。据测定,肉用型鸭蛋重在80~95克之间的孵化率最高,蛋形指数在72%~78%之间的孵化率最高,过长或过圆的种蛋孵化率均较低。
种蛋存放时间对孵化率影响也很大,随着存放时间增加,种蛋孵化率逐渐降低。贮存时间太长早期胚胎死亡增加,胚胎发育迟缓,出壳时期推迟,出雏率降低,弱雏增加。据测定,贮存时间超过1周以上的种蛋,孵化率有明显降低。
种蛋运输过程中震动剧烈,散黄蛋增多,前期死亡率较高。
(7)季节、海拔高度 春季气温适宜,种鸭食欲好,精力旺盛,活力强、受精率和孵化率较高。秋冬季受精率和孵化率次之。夏季气候炎热,种鸭食欲降低,活动能力减弱,受精率降低;种蛋保存条件差,品质下降,胚胎对高温的适应范围远小于低温,夏季有时会超温,也会影响胚胎发育,高温孵化温度难以掌握,降温措施稍有不当,亦会使孵化率下降。海拔愈高,气温愈低,空气密度低,氧气含量较少,因胚胎缺氧,种蛋孵化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孵化期相应而延长。
(8)孵化条件 胚胎发育需要一定的条件,温度、湿度、翻蛋、通风、凉蛋这几个必要条件必须得到完全满足,否则会影响孵化成绩。
虹鳟鱼的孵化是指从受精卵到稚鱼上浮的过程。孵化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影响虹鳟鱼孵化率的因素有水质、水温、水中溶解氧、光照等。
(1)水质 孵化用水要求水质澄清,无污染和杂物。
(2)水温 孵化的水温可在7~13℃之间,最好是在8~10℃范围内。如水温在7.5℃时孵出仔鱼需343个累积温度。水温低会延长孵化时间,而水温过高则会缩短孵化时间,这样对胚胎的发育都不利,孵化率低,畸形鱼增加。
(3)水中溶解氧 溶氧量的多少关系到孵化时间和孵出仔鱼的质量。孵化用水中溶解氧需要在6.44毫克/升以上。为确保孵化用水的溶氧量,取得好的孵化成绩,每10万粒受精卵的注水量应在6升/分钟以上,每10万粒发眼卵的注水量应在8升/分钟以上。
(4)光照 由于日光照射对卵子有致死作用,所以孵化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照射,一般的孵化工作都是在室内进行,光线比较弱一些为好。在发眼卵期,要减少振动,尤其是累积温度在47~140度日期间,要保证鱼卵在安静状态下度过。不论用哪种孵化器孵化,孵化用水必须过滤,孵化期间要注意保持水流畅通,水质洁净、无污染。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