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欺弱半强的人,就应该狠狠地回绝过去,在心灵上,因为你肉体也干不过人家,并且人家肯定是比你有钱,有势,有权,你肯定是搞不过人家的,要学会用内心的坚定回绝别人,人生在世退步海阔天空,干不过就赶紧闪,哈哈,慢慢的使软刀子也是可以的,先让自己变得强大,才有资格去改变别人的想法,或者是报仇。如果换做是我的话,我也会暂时信忍耐,事后努力让自己先变优秀变强的慢慢的各一个的找他们算账,我觉得做人嘛,该忍的时候还得忍,哈哈。
而一个男人在家庭里面的态度往往决定了这个家庭的幸福程度。如果男人喜欢抱怨他人,遇到事情的时候想着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嘴上不停抱怨,把坏情绪才传染给他人。这样的男人是不适合结婚的。男女之间的恋爱过程,或一见钟情,或经历坎坷,尽管有着各不相同的色彩,但一般来说,大致总是经过相识、交往、相互产生好感、爱慕直到相爱这样一个双方不断了解和感情深化的过程。恋爱中,为了最终实现建立幸福美满的婚姻和家庭的目的,双方总是力求达到相貌上的相互倾心、志向上的相互一致,情趣上的相互吻合,性格上的相互和谐,以及经济和事业成就上的相互满意。3
①不拒绝你们之间的肢体接触
女人不管她表现得如何外向,其实骨子里都是内敛的动物,而且本能的她们习惯隐藏自己的感情。言不由衷更是她们习惯的互动方式,有时候明明她已经有70分好感,可表现出来的却总是不足20分。尤其一个女人对异性的肢体接触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不是有好感,那会让她产生异常的抵触和厌恶情绪,但如果这个女人不仅不拒绝你肢体的接触靠近,还会非常的自然和开心,那么一定是内心对你有好感且希望你主动追求撩一撩自己表明心迹。但撩只是夸张比喻,千万不能成为暧昧的一种挑逗方式,不然很容易被定义为不尊重自己,而错失本来大好的姻缘机遇。
②总是有理由找你帮忙,然后约你出来
女人虽然处于弱势群体,可时代变迁如今的女人可以说个个是女汉子,独当一面很少有她们处理不了的问题,即便这个女人真的对一些事力不从心,因为面子,因为不想欠人人情,也不会主动向男人索要帮助,而一个女人若频发出“求助”信号,她总是能说出一大堆合情合理的原因把你约出去,那么其实男人你该懂得,女人的本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关键是需要多些给你英雄救美的机会。她更希望一来二去两人产生默契,从而自然地走到一起。所以不要再为自己那一点点处理问题的能力人脉或者维修技能而洋洋得意,因为那只能证明自己还根本没有翻译对女人的心。
不要去欺骗自己,也不要去勉强自己,即使是你现在深爱这个男人,如果他对你的态度不够端正,对你们婚姻的总是一副不自信的样子,那么这样的男人和你是根本就走不到最后的。
不懂得体谅你的人不要,虚伪的人不要,不负责任的人不要,只顾自己的也不要。
人生伴侣的选择一定要慎重之外再慎重,现在得不到没有关系,不好的不要,得到的就要最好的最适合的。
期待他的到来,期待有一段美好的婚姻,有一个美好的人能够陪你走完这一生。
③秒回你的每条信息
这一条是非常明显,也会常常出现的一个暗示形式,女人的生活可远比男人想的要忙碌,逛街吃饭约闺蜜,还有些非常励志类型,忙碌自己的事业或工作上的东西问题,或许男人不能体会,但确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太悠闲是真的,只是大家忙碌的点不同而已。
但当男人不论发怎样的消息,不管什么时候发送,对方总能秒回自己的信息,千万不要以为对方整闲得要命,而是由于她真的已经开始喜欢上了你,才会如此关注自己的手机,即便是女人变得天天捧着手机,也是在等待你的问候和消息,而秒回举动其实已经暴露了女人的感情和不淡定的心理状态,如果你也有好感一定要懂得抓准机遇。
或许还有很多细节上的态度和互动,然而在初期女人暗示阶段,这些举动也算是最为突出和常见的行为,人生很长,遇到的人也会有很多,但能够遇到一个对自己心动的人实属不易,若有意,请珍惜,切不可因为优越感爆棚而愚弄人的感情,因为很多过来人都曾经总结过“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所以要切忌。美好的爱情和婚姻要经历一个萌芽,开花和结果的过程,这就是男女之间的恋爱过程。
~1~
欺软怕硬的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做人两幅嘴脸,见到强的特别乖,能自动巴结讨好,见到弱的,就摆出一副强者的模样,还经常想出一些馊主意来试图欺负玩弄弱者。
让人讨厌的是:这种人有个特点,经常用欺负的行为试探你的边界,看看你是否能接受他的欺负,或者经常试图给你强加一个弱者的印象。这种强力如此猛烈,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是在拿命证明你是个弱者。
仿佛如果你不是个弱者,他们倒没法活了一样。
人性是个很奇怪的玩意,同时存在着欺软怕硬和爱老护弱,打抱不平两种倾向。关键看你能引发他哪种倾向。
欺软怕硬其实是社会通用价值鄙视链在人内心内化的体现,是人完全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规则的象征。一个欺软怕硬的人内心爱与温暖的地方一定很少,他的大部分的内心都被社会暴力规则占据,也可以说他的心里涌动着大量的被欺负、屈辱,正是为了缓解这部分不好的能量,他需要去欺负别人,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
只有弱者才会欺负别人,通过欺负别人去建立自己强者的自我感觉。遗憾的是现实中大多数都让这种行为得逞了,于是这种行为越来越多了,人们也就真的以为能欺负别人就是一种强者的行为了。
欺软怕硬其实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正是当个人完全无法维护自己的自尊,完全无法维护自己内心的爱和善意,无法通过正常手段获取到自己想要的利益时,个体借由欺软怕硬实现生存,攀附强者,并充当其打手,以出卖人格的方式求得利益。
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皇权的影响,专制制度的持续存在,造就了大量的欺软怕硬的生存方式,典型的比如后宫的太监,奴才。这些人养育的后代,还会自觉不自觉的使用这种生存方式,甚至把它升级成一种谋略或权术。
所谓的奴才其实就是人格不独立的人,他们依赖主子的恩惠,以讨好主子,服侍主子,巴结主子,替主子卖命为生存手段,以主子对自己的赞赏和赏赐为荣,主子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主子让他杀人他不敢放火,甚至他要日夜揣测主子的心思,在主子还没把需求说出来之前,他就把能事干了,好去讨赏争功。一个合格的奴才,是没有尊严意识的,讨好和揣摩才是他的本领。
厉害的奴才不仅会揣摩主子的心思,还善于观察哪个主子有前途,有市场,以好给自己选个好主子,奔个好前途。(例如潜规则中的能力不重要,选好人,站对队才重要)
之所以提这么多,和这么多背景,是想说,欺软怕硬其实跟中国悠久的历史有关,我们的祖先就有大量的欺软怕硬式的生存方式,历史即便演变到今天,新中国人人平等,人权高涨,但依然难以掩盖到处行走着具有这种基因倾向的人。
~2~
从心理学上来说,欺软怕硬的人其实是严重低自尊、低价值的人。正是因为无法获得一种健康自爱的力量,一个人才会变得猥琐扭曲。他们在强者面前过于压抑自己,屈服于强者,甚至谄媚讨好强者,允许强者侵犯自己的边界,以一种伤害自己自尊的方式与强者互动,在这种互动模式里,他们是弱者,劣势方。
但是这种弱者的感受并不好,所以他们要急于找到一些更弱的个体,把内心不好的能量转移出去,以平衡内心。他们要找的这种个体一定是在他们评估后觉得比他们弱的,或者缺乏杀伤力的,他们试图在与这些弱者的互动过程中,完成他们在与强者互动角色里位置的调换,即这次他们扮演的是强者,被选中的人扮演的是弱者,而欺负弱者的行为是他们试图将在强者那里被践踏的矮化的自尊心借以恢复正常的尝试,一旦这种尝试成功了,他们就在内心里获得了强大的力量,以此扭转他们内心卑微弱小的体验,他们借以感受到自己的强大----征服的快感。
欺软怕硬的人一定会具有依附性人格,即在一个组织里,他会很快察言观色,把人分为比他强的和比他弱的,哪些是需要巴结讨好攀附的,哪些是可以用来欺负宣泄的,一个欺软怕硬的人一定不会具备就事论事和民主的作风,因为民主和就事论事会让他们的生存方式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作为一个附庸的人,他们习惯了只能依赖强者,靠给强者提供攀附获取利益,所以最适合他们的生存方式一定是拉帮结派。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社会特别流行拉帮结派,只要在一个稍微大点的组织里,很难不出现拉帮结派现象,因为拉帮结派是中国式人格很强的需求,有大量奴才型人格的人存在,他们自身的心理结构方式决定他们会选取拉帮结派这种形式去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在拉帮结派的过程中,会自动带入自己适合的角色,哪些适合做主子,哪些适合当奴才,哪些当军师谋士。
强势的人性格都很直,没有那些小心思,每次都是想往好的方向走,只不过有点急进的那种。有句话叫做皇帝不急,急死太监就说的就是这样的人。为了你的利益自己着急上火,这样的人一般都是热心肠,快人快语。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直性子,身边的朋友并不多,原因就是很多人受不了她的炮仗性格。我记得那时候原先公司裁员,我们都住的很近,生活费紧张,为了张罗我们面试的事情她几天都不好好休息。当面试的时候,她比我们更着急,更紧张。很多人的性子都是拧巴的,这样这热情操心的人很不适应,钥匙有任何问题她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处理,有时候就觉得很累。
其实强势的人性格就像个孩子,她给你意见的时候你听着就好了。可以放开按照她的说法去做,万一事情真的达不到预期的时候她也是会反思。还有一种就是妥协,强势的人比较固执,如果两个人一起为了一件事情争个高低,最后都伤了和气。针尖对麦芒的结果没有一个是好的,和强势的人相处,情商高的人会活的很舒服。他们为你鞍前马后,你安然享受别人还觉得很舒服那种。
现在生活中高情商已经是必然趋势,在情商后面才是学历,经济能力什么的。一个人的情商很高的时候,干任何事情都不会费很大的力气。但是有一点要记得和强势的人相处一定不要和他去争,不然后果就会超出你的预料
孔子对于下层阶级者的态度又是如何呢?鲁国人孺悲要见孔子,孔子推托有病不能见。 传话的人刚走出门口,孔子就弹起琴来,并且高声唱着歌。这是故意让孺悲听到,孔子不是有病,而是拒绝见他。(论语.阳货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孔子的老朋友原壤来见孔子,以膝站立,蹲在席上等待。孔子见了便责备他:你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谦顺,孝悌这些做小辈的道理,年长以后又没有一件事值得赞许。如今老了却还不死,真是个破坏礼义的贼人。
说完便拿起拐杖,轻敲他的脚胫骨。(论语.宪问篇)
看来天下的人都一样,对比你弱的人慈悲,他就会反过来骑在你的头上。所以非得像孔子这样做才行。
孔子也许正是实践了助强欺弱的道理,所以才变得那么伟大。
孔子对曾参说。参啊!我的到底是混然一理费通万事万物的。
曾子答说:是的!孔子出去后,别的地址问曾子:夫子方才说的义理贯通是什么意思呢?
曾子说:夫子的道体就是忠恕两个字罢了!(论语.里仁篇)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不是曾参自作主张的解释,而是他在了解孔子真正的心意和思想后所做的回答。纪元前479年。孔子在他70余年的岁月中,留下了许多伟大的言论后,就与世长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