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今很多人的印象当中,隋炀帝=大暴君+大昏君。其实,这个等式很有问题的。功是功,过是过,只是很不巧,隋炀帝成为了末代的皇帝,末代皇帝的标签不就是这样嘛。
隋炀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公元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那么后世为何不提隋炀帝的贡献,却被描述成暴君?
其实杨广是很有文韬武略的,修运河,复长城,立科举,强集权,去豪强,除后患,威四夷,征西域,汇通天下,有几个做得到?有几个皇帝为了国家的稳固安全发展, 能够不辞辛苦,在那个只有木轮车的年代,亲征高句丽。只要细翻当年的史籍资料,就可以很清楚得明白,当时的高句丽,决非所谓附庸小国,它也是一个高度集权半牧半耕的军事强国,已经有能力臣服四周小国,并且威逼中原,对大隋也是时有冒犯掠占,隋炀帝当年调千里大军,总计共一百来万人,三次东征,决不是只因高句丽不恭那么简单。
杨广曾经三次龙舟游江南,可是有几个人记得,那四千里大运河为中国的繁荣稳定,做了多大贡献!"尽道隋忘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只不过末代皇帝从来没有落下什么好名声的。新王朝,如若不把前主贬的一无是处,怎说明新朝的正统合法?看待帝王,要全面,只一个荒淫是不足以评价一朝天子的。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隋炀帝自伴随亡隋的败迹黯然辞世起,便有盖棺定论,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千余年来,铁案如山。
按愚意,评论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要看他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是进步还是反动。我所以认定杨广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而完全否定那最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血与火中的,却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页,是中国士大夫传统思维模式偏狭、脆弱一面的反映。
根据他做的事情评价,他开通运河有利于后代,不过他的行为也挺残暴。
隋炀帝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人,做了很多有利于后代子孙的项目,但是也是一个非常急功近利的人,,正是由于他性格上的缺陷,才导致了隋朝的快速灭亡
我认为他修建的大运河对国家的交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隋炀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虽然有很多残忍的暴行,但是在他在位的那些年里还是有一些成就的。比如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与完善,沟通了江南水系,造福百姓。另外,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这是科举考试公平选拔人才最早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