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溶洞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像江苏宜兴的张公洞、杭州的瑶琳仙境、桂林的七星岩等等。溶洞中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宽敞高大的溶洞、迂回曲折的通道、可以航行的河道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些类似龙宫的溶洞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些溶洞在刚发现的时候,人们经过研究认为,这些溶洞、钟乳、石笋等都是由地下水的溶蚀和沉淀形成的。在几千万年前,有些地方的地质主要是碳酸盐类的岩石,周围又被地下水所包围,尽管岩石非常坚硬,但在地下水长期的侵蚀的作用下,还是被逐渐侵蚀成了一个洞穴。当这些含有石灰质的水重新回到洞中时,由于温度、压力等的变化,水中的矿物质逐渐析出,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石笋、钟乳石等自然景观。
这是很久以前人们所得出的理论,然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理论逐渐被科学家们所提出的"生物建造学说"所取代。生物建造学说认为,人们所看到的钟乳石、石笋等都是由藻类为核心,外层经过石化作用形成的。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原始的一种植物,同大多数植物一样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和趋光生长的特点。它们在发育的过程电能够收集、粘连细小的石灰质微粒,自己本身也能分泌出钙质,并且群居生活,一代一代地生长在一起。而且现今所发现的石钟乳几乎都是迎着光线弯曲生长的,同藻类植物的趋光性相吻合。石钟乳内部像树木年轮一样的构造,又是藻类植物逐年生长、分泌钙质、粘连石灰质的最好证据。此外,在溶洞表面多生长着多种多样的藻类植物。
综上所述,科学家们认为,溶洞洞穴的形成同水还是有关系的,但溶洞内那些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的形成则应该是藻类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建造起来的,然后表面再经过石化作用,才最终形成人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