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天,比如25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