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迷念,不明往生。我虽不是你所指的智随法师,但也能于正法中添砖增瓦。
若是以念佛之音,来成就自己所谓的往生,那不如买个念佛机帮念得了。
此念,即归依之义,把当下所心,归依于某一境义,不是以口中那声音为念。比如英国人,你说他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又是什么声音呢?比如说吃饭了,说出的是个声音,这声音,在表达着一个义,不同地方民族国家的人,在说这吃饭了,这一声音,都不一样,但他们所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对吧。我们念佛号,不要迷信,要正念,先要明白,此佛号所代表的意义,如是,我们在念此佛号时,就是要把我们的心,归依在这一个意义上。心,就包括了身体所作,口中所说,思维所想。
惟宽禅师云: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
那么,这个念,就不是世人所迷之念,是为身口意净念,身体所作,为念,口中说出,为念,心中所想,为念。这些念,无不在表达所归依的义意。比如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先明白,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明白这个理义,于是,我所作,所说,所想,无不念着此义,无不以此而为。因为我心我念,归依于这意义上,一切皆依此而为。这就是念,是正念,不是口中那种无意义之念。
往生,即舍此报而另得他境之义。迷人所念之往生,即为此身死后,灵魂进入另一个美妙世界。当知万法唯心造。如来说,一切世界,因心成体。一切皆是妙净明体,云于中有是非是。你若明白前面这念,就会明白后面这往生。因为你心有念了,有了另一个归依的境义,此为心所造了,身口意皆依所念之义而缘,于是当下心已生,过去心已离,另一个新的境界已在形成,就是说,另一个世界,依当下之心已经建立,你已从另一个境界,转到了另一个境界,也就是说,你已经从另一个世界,生成了另一个世界,这不就是往生了吗?至于往生的世界,那就得看你所念了,就是说,你所作,所想,所说,所能达到的归依之境了。
比如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当知阿弥陀佛的意义,要明白阿弥陀佛之极乐世界因何证得。于是念此佛号时,三心合一,发的愿,如阿弥陀佛立愿时所发,作的事,即菩萨行,如阿弥陀佛于菩萨道时所为,于心所思,如阿弥陀佛求道时所净。此心依此于阿弥陀佛之法义,所作不离,时时不忘,这就是念。当你身口意都能以此念为依而为时,这时的心,不就是阿弥陀佛的世界了吗?别的心不再,即别的念不再,则别的世界不再。当下所念,即我心所归依之所,是为我心所现,即为我之世界。虽我功德未能成就如是之佛,因我心已净,尽现此义之境,依此义而为,则即为此菩萨之作,是为此界之菩萨。是故我能形现我心之世界,即为我生此阿弥陀佛之极乐世界。是我心所生,不是把我拉入此世界中。
这就是念佛往生。
世尊因地布发掩泥,献花于然灯佛,然灯见布发处,遂约退众,乃指地曰:『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刹。』时众中有一贤于长者,持标于指处插曰:『建梵刹竟。』时诸天散花相赞。
此建梵刹竟,就是这个道理,心念尽归,世界因心已成体,于是,梵刹于当下已建成,即世界已成。
希望修行者,能明了是念,能做到真正的念佛,于是则一路如来,当下净土,即时已往生。
当然不行了 必须先发愿才能和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 有经文为证!!
《佛说无量寿经》48愿·············
19临终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至心发愿,欲生我国。 就是求生者必须先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