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植
将已嫁接好的苗木,及时栽植在已准备好的营养杯中,栽后浇透水一次,及时盖膜。
(2)除萌去杂
砧木极易产生砧芽,从嫁接后30天左右开始,注意除去砧木萌芽和死亡单株,以后每隔20天左右结合拔草除砧芽一次,一直延续到9月份。尤其注意的是必须密封30天以后方可掀开薄膜除砧芽并除草,40天后,晚上可打开两头膜,白天重新盖回。
(3)去花芽
由于接穗花芽、腋芽同时并存,会耗费营养,影响苗木生长,应注意摘除花芽。
(4)调整温、湿度
苗木栽植后1个月内是苗木成活的关键时期,只有在密封条件下保温保湿,才能有效提高嫁接成活率。此时若遇高温干旱,极易造成苗木灼伤,应增加覆盖减少透光度。若遇长期阴雨,易造成根腐病,可将薄膜两头揭开,以利通风透气,加大透光度,同时注意清沟排水。一般情况下移栽60天左右,在7月中旬前后幼苗第2次抽梢时,可选择阴雨天拆除薄膜,一般应选择雨后的早晚或阴天揭膜,让其自然成长。
(5)病害防治
栽植后苗木幼嫩,处于高温高湿状态下易发生炭疽病、介壳虫和蚜虫等病虫危害,应每隔7~10天喷施1次10%世高水分散性粒剂2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预防,同时还注意及时清沟排渍水。嫁接苗第1年易于发生的主要病害还有白绢病,这种病害属于菌核性根腐病,其症状是在其接近地面的茎基部,病株组织变为褐色,上面很快长出白色绵毛状物,以网状向上部及土壤表面扩展,形成白色绢丝状膜层。防治办法是拔除病株,清除带菌土,并用19%硫酸铜液灌根,进行消毒保苗。
(6)追施速效肥料
揭膜后,每月喷施0.075%浓度的尿素、磷酸二氢钾2~3次,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7)拆除荫棚
在秋分前后阴雨天气拆除荫棚,使幼苗充分吸收阳光,促其稳健生长。一般嫁接苗成活率约80%,管理好的则可达到90%以上。
(8)移床扩田
第2年1月至2月进行扩田移栽,一般每667米2栽3万~4万株,此时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除草、除杂、施肥、去顶和炭疽病的防治。可根据发病情况,定期喷洒50%多菌灵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3~4次,一般春季新梢生长后喷1次,发病初期的6月1次,连喷2次。
芽砧苗的出圃标准:甲级苗高30厘米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主干带有分枝;乙级苗高20~25厘米,嫁接口良好愈合,无萌芽发生,有较多的须根和4~5个分布均匀的侧根。新造林和老林更新造林后,一般3年普遍开始有收获,4年可获得一定产量,5年以后可以达到高产稳产。
1、芽苗栽植:苗嫁接后栽入苗床,栽植密度为6—8万株/亩。先开10一15厘米深的浅沟。苗子靠一边斜摆于沟中,使砧木根系舒展,然后复土,深度以露出接口的牙膏套简为宜。栽后洒透定根水。为了保湿,取长为1.8—2米的竹蔑条若干,弯成拱形插于苗床两边,再盖上塑料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封压严实。上面1.8米用遮荫网遮荫。
2、适时除荫去罩:约20天后,注意除去砧木萌芽和死亡单株,一直坚持到9月份。去萌后,仍需继续保湿。嫁接后40天左右,待多数接芽萌发后,即可去罩。
3、去花芽:由于接穗花芽、腋芽同时并存,影响苗木生长,应注意摘除花芽。
4、调整温、湿度:嫁接后一个月是苗木成活的关键时期。此时若遇高温干旱,易于造成苗木灼伤,应增加覆盖减少透光度。若遇长期阴雨,地下水位上升,易造成根腐病,此时应
加大透光度,可将薄膜两头揭开,以利通风透气,同时应抓紧清沟排水。待7月中旬幼苗第二次抽梢时,雨后的早晚或阴天揭去塑料薄膜罩。
5、病害防治:嫁接苗第一年病害主要有白绢病,即菌核性根腐病。发病症状:在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开始病株组织出现褐色,上面很快长出白色绵毛状物,并以网状向上部及土壤表面扩展,形成白色绢丝状膜层。防治办法是拔除病株,消除带菌土,再用1 9%硫酸铜液灌苗木根部,消毒保苗。
6、移苗上袋:为了加快苗木上山造林,可采用营养袋育苗。
1& #41;是将刚嫁接好的苗木移栽到装有营养营养土的营养袋内,进行培育管护而成。
2& #41;是用在苗床内培育一段时间后的苗木移栽到营养袋内进行培育。方法是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将油茶嫁接苗移栽到营养袋内,浇透水,再进行管护。
7、次年管护:主要有除草、除杂、施肥、去顶和炭疽病的防治。可根据发病情况,定期喷洒50%多菌灵1000倍液或1 %波尔多液3—4次,即春季新梢生长后喷1次,发病初期6月1次,连喷两次
谢谢评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