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测土配方施肥有哪些特点?

2025-04-09 04:10: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我国荔枝种植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形成相当规模的种植带,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有良好的作用。近年来虽然荔枝产量大幅增加,但由于肥料、农药等农资价格大幅攀升,经营成本上升,还有荔枝收获期相对集中,果实不耐储存,保鲜期短,加上国际、国内销售渠道不畅,导致荔枝供过于求,售价大幅下降,种植效益有所下降,农民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给荔枝栽培带来了新的难题。为避免走“丢荒、砍树、粗放经营”的老路,有必要加强荔枝的科学管理,用“低投优产”的理念经营果园,即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和消耗,在适当产量的基础上,生产符合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销售标准的优质荔枝,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果实价格和种植效益。因此,科学经济和实用的技术,尤其是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体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保持果园肥力的稳定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为可行的途径。

较好的土壤肥力是荔枝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荔枝多数种植在丘陵坡地,土壤养分肥力水平较低,出现营养不平衡和缺素的土壤较多。

过去荔枝科研和技术推广,乃至农户的田间管理都过分强调品种、树冠管理、农药和植物市场调节剂的使用,忽视了土壤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在目前的荔枝生产中,普遍存在偏施氮肥,不注重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现象,施肥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产量低而不稳,经营成本上升,种植效益下降。因此,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成为荔枝栽培和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测土施肥(Soill:testing:and:fertilizer:recommendation)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测定土壤,了解土壤中养分状况的高低,再通过科学方法制定施肥方案,指导荔枝大田施肥的技术。这一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成为农业发达国家的常规施肥技术,并在农户中得到普遍的应用,目前已发展成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精细施肥技术。我国从70年代起,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配方施肥技术成为当时农业增产的重要技术。从2005年开始,我国兴起了新一轮测土配方施肥的热潮,政府和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十分重视这项技术的应用,把它作为农民节支增收、提高肥料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主要技术。>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应用于一年生大田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

在果树作物上,我们常常把土壤养分测定值作为判断养分高低的标准之一。与大田作物比较,果树作物在栽培和营养特性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果树作物具有深根性,荔枝根系密集,深度可达60厘米,优质根系到达地下水位才不再伸长。采集土壤样本时,要根据根系消耗营养的主要部位来决定采样方法。②果树作物尤其是多年生木本果树在栽培上对生长控制有特别的要求。

如荔枝的结果梢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生长并老熟,这样才能为花芽分化创造条件。因此,在施肥技术上必须结合生长调控措施,与生长调控要求同步。

另外,中、微量元素的使用必须土施与喷施相结合,才能保证关键生产期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③果树作物具有养分储存性,树干是储存养分的重要部位。④果树作物对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较一般大田作物敏感,如使用过多的钾肥会产生缺镁症。

由于测土配方施肥是以测试土壤养分供应值与作物养分吸收量或产量的关系制定的,果树的以上特点会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国际上,一般采用土壤测定与叶片分析相结合,并根据相应的肥效试验结果制定出施肥措施,即把土壤和叶片诊断的半确定性与肥料配方区域试验相结合,根据土壤和叶片分析结果提出矫正缺素的施肥方案,使荔枝在不同地方种植后的纠正肥效得到体现,根据养分元素的不同配比试验得出在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营养配比及施肥方案,使作物的平衡肥效得到体现。

因此,在果树上,“测土配方施肥”理解为“测土与平衡施肥”更为靠近实际,因为它融合了土壤养分测定、叶片分析、营养平衡等诸多技术内容,通过对作物每个生长周期的养分带走量的分析,结合不同区域有代表性的田间试验,确定施肥量和各个生长期的养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