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占有保研名额还可以报考吗

2025-04-10 14:02:5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2015 年保研,别人不告诉你的 7 件事 保研的过程 “玄关”重重,要想走通这条捷径,除了自身的条件过硬,弄清似是而非 的常识外,还需要有足够的“情报”。 相比考研,这更是一场“情报战”。缺乏“情报”,搞不清“内幕”,手忙脚乱之后很 可能折戟而归。 1.你可以不占本校推免名额,照样保研 保研指标有限, 是优秀学生争得头破血流的香饽饽。 假如你没有获得母校的推免生指标, 不意味着你保研的失败——你还可以“占用”其他高校的推免名额。 有 6 所教育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可以为外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的推免名 额”,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陕西 师范大学。 各校为外校生提供推免名额的原因各异, 如东北师范大学是因其本科毕业生中包 括部分农村免费师范生,不纳入本年度推荐范围,为解决学校对优秀推免生生源的需求,东 北师范可以接收 150 名左右的外校推免生。 此名额不占推荐学校的外推名额, 占东北师大的 招生名额。 2011 年,长春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的推免指标是 3 个,第一名是学术型外推、第二 名是专业型外推、三 3 名是专业型内推。A 君是专业的第四名,各方面的条件和第三名相差 甚微。A 君在老师指导下知道了可以占用其他学校推免名额的信息,积极和东北师范大学联 系,成功获得了东北师范大学的学术型推免指标,比专业排名第二、第三的同学都要成功。 从下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 6 所高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推免生指标必须用于外校学生。 实际的情况是:6 所师范院校关于这项政策的文件有的公开,有的不公开。考生须想尽办法 打探消息,成功率也是很高的,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10 年占用北京师 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其他院校的推荐指标 23 人,到了 2011 年,这一数 字则上升到 67 人。 在这里特别指出, 北京师范大学的这部分指标主要用于“参加当年推免生夏令营并获得 接收函,但未在本校获得推免指标的优秀学生”,而夏令营开展的时间是每年 7 月和 8 月, 如果等到 9 月份正式推免生工作开展时再想占用北京师范大学的指标就晚了。 2. 学术型转专业型外推更易成功 “获得学术型推荐指标必须攻读学术型研究生, 获得专业型推荐指标必须攻读专业型研 究生”,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获得学术型推荐指标也可以选择攻读专业型研究生,在实践中 很多同学也将其视为通往名校的又一个“敲门砖”。 在《中国人民大学 2011 年拟接收外校推免生名单》中,我们可以发现出学术型硕士的 生源比专业型硕士的生源要多一些,以信息学院为例:学术型共计接收 15 人,其中“985” 高校 6 人,“211”高校 9 人;而专业型共计 4 人,其中“211”高校 2 人,非“211”高校 2 人。如果有推免生愿意就读专业型硕士,特别是愿意放弃学术型而读专业型,高校自然是求 之不得。南方某名牌大学十分在意学生的来源,2011 年长春理工大学学生“测控技术与仪 器”专业几名学术型外推生申请该校推免,但是被告知:“你们学校不是‘211’,按我校 规定是不能被录取的。但是如果你们愿意转成专业型,就可以被接收”,姑且不论此名校的 做法是否合理,但是从中不难看到学术型转专业型的可能。 3.凭特长有机会拿到推荐资格 一些具有特殊专长的本科生, 可能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不能通过正常途径推免, 但是 一些高校的特殊推荐方式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以《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推荐 2012 届优秀 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通知》 为例, 其中第一条第六款明确规定“对有特殊 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 经三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 学院严格审查同意 后报学校审批。可不受综合排名限制,但学生有关说明材料和教授推荐信要进行公示。”也 就是说,如果你在本科阶段的表现十分抢眼,诸如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国际级学科竞赛获 奖、 或者在国家重大课题中作出突出贡献, 也还是要争取一番的。 但是此番路径成功率很低, 对于多数同学是不适用的。 4.直博为推免“捷径” “直博”与“硕博连读”有两个共同特点: 同为 5 年毕业, 不经历博士研究生考试就能 读博。因此,常有考生将这两个概念混淆。 通俗地说, 直博不经过硕士阶段、 毕业时只拿博士学位。 教育部教学司文件明确表示“直 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从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 这 也就是说“直博”是推免工作中“学术型推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博的优势是一步到位, 劣势是一旦不能坚持到博士毕业, 连硕士学位都没有。 直博的推荐指标占用的是学术型推免 指标,而接收指标则是占用导师的博士生招生指标。不难发现,直博对导师非常有利,在招 收学生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其中若干学生的“服务年限”变长了。 “硕博连读”要经过硕士阶段、 先拿硕士学位再拿博士学位。 既可以在研究生录取时确 定,又可以在研二时选拔,并且考研生与推免生机会均等。也就是说,硕博连读与推免工作 无关。 绝大多数的导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直博, 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考虑到博士生毕业难度太大 (例如浙江某名牌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导师要求自己的学生毕业前必须发表 4 篇以上 SCI)。大 都不愿意直博,因此,相当多的名牌大学在推免生复试时,申请直博很容易被录取,复试难 度远低于学术型硕士,这也算是迈入名校大门的一条“捷径”。当然,申请之前必须确定自 己确实想读博。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从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 除 2010 年以前已在教育部备案开展招收直博生工作的高校外,其他高校可在具有理、工、 农、 医学科门类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的专业内招收直博生, 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本专业招生人 数的 20%。2010 年以前备案开展直博生招生工作的高校,招生专业一般为基础学科,招生人 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校博士生招生规模的 10%。(数据支持,单独排) 5.5 月后即可以参加招生宣讲 为了招收更多的推免生,或者说“抢夺生源”,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 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每年都会在 9 月份到各生源大省的省会城市、 兄弟院校举办形式多样的 推免生宣讲会,不但有利于高校优化推免生生源结构,而且也节约了考生舟车劳累的时间, 提高了外推成功率,一举两得。 实际上, 在 9 月之前, 已经有高校陆续展开推免招生工作。 如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于 2012 年 5 月 16 日发布通知:“我校 2013 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提前启动,2013 年南 开大学硕士推免生网上报名系统已经开通。 我校研究生院将派出多个学科的专家团队到重点 高校进行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提前面试工作。 ”武汉、 长沙地区的高校开展招生工作的时 间最早,为 6 月中下旬。 而在生源大战不占优的中科院近几年也提早展开了招生工作,2012 年早在 6 月就开始 在武汉进行招生宣讲,2013 年在北京的第一场宣讲更早,在 5 月 24 日举行。 6.参加推免生夏令营,外推成功率更高 自 2005 年“保研夏令营”一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诞生,到了 2010 年已有 84 个 涵盖理学、工学、经济管理的夏令营,而到了 2011 年全国居然有 244 个推免生夏令营,覆 盖了除艺术学外的所有 12 个学科,2012 年这一数据进一步增大,足有上千个。据不完全统 计, 仅经管类就有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 28 所高校的 57 个夏令营(见下表)。 各高校大都会在 夏令营中选拔一定比例的营员成为该校推免生,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甚至将夏令营作为选拔推 免生的唯一途径。难怪夏令营如此火爆,大三学生不得不在暑假天南地北、四处赶场。对于 希望外推的大三学生而言,参加若干夏令营似乎已经成了一门“暑假必修课”。 保研夏令营(亦称推免生暑期学校), 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推免途径, 由全国各大学在 7、8 月份举办,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定义。新华网一篇《保研夏令营走向何处》的文 章给出了一种较为准确的说法:“保研

回答2:

当然不行了。要放弃名额,才能报考的

回答3:

回答4:

都保研了 还报考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