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与古雅典行政决策模式的差异

2025-04-16 15:58: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隋唐与古雅典行政决策模式的差异

一、隋唐行政决策机构:
1、隋唐时期,国家机构使用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三省六部制规定:三省长官会同参政官员在政事堂商商议政事,由中书省进行决策,由门下省进行审核,中书省和门下省制定通过的诏敕,得经过皇帝的御批过后,然后才再交由尚书省执行

3、尚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①吏部:掌管官吏,负责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
②户部:掌管户籍和财经。
③礼部:掌管礼仪、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邦交。
④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
⑤刑部:掌管法律和刑狱。
⑥工部:掌管建筑工程。

二、古雅典行政决策机构:
1、最高权力机关和决策机构是公民大会。
2、先后设立四百人会议和五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闭目期间常设机构,是雅典的最高行政机关,管理和负责城邦大部分事务。

回答2:

隋唐时期是君主专制,三省六部制度中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但最终权力在皇帝。在雅典因为是其地理因素等方面实行的是民主政治,这其中的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回答3:

隋唐时期是君主专制,三省六部制度中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权利虽然进一步的分散,但最终权力在皇帝。
但是,古代的雅典,却是民主决议的,民主政治开历史的先河,最高决策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公民参加民代表大会会有津贴。

回答4:

近现代的民主政治的实践形式,应该是代议制。这一点与古雅典的直接民主制,既公民大会有很大不同。另外,现代民主的组织形式讲究制衡与约束,故而往往将立法,行政,司法权分别赋予不同的机关以期形成有效的制约。而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是集三者合一的。归根结底,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与现代英法的民主制度相比,有很大的缺陷。其一,公民大会会造成政府严重的无效率性。其二,公民大会有滋生多数人暴政的可能,因为普通民众的群体往往比一群社会精英要狂热,要不理性的多。其三,公民大会组织形式简单,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正因为以上的一些原因,促成了三权分立,代议制的产生。

回答5:

隋唐是君主专制,推行三省六部制,奉行中央集权,皇权至上,皇帝拥有最终决策权;古雅典属于城邦文明,城邦公民拥有行政参与权,以投票或抽签进行决策,主张民主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