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检测发现1953年,李四光提出了“新华夏构造体系。”1954年,他亲自组织队伍,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开展石油普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接着,李四光与其它地质工作者共同努力,使我国很快找到了钨、铬、铀、金刚石、煤及稀有金属矿藏,并在开发地热、地下水,研究第四纪冰川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李四光的研究涉猎广泛,在古生物学、冰川学研究上取得很大的成绩。他对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推翻了过去的“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断言。在地质学理论的研究上,最重要的工作是创建了地质力学。他运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把各种构造看作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对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特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他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3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前景,从而否定了“中国贫油”的观点。
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李四光个人贡献:
1.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2.运用力学对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的研究,创建“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概念。预测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存有石油,后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油田的发现证实其预测。
3.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对中国北部䗴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的研究是中国最早进行的䗴类及石炭二叠系研究。其创立的“䗴”字,用来翻译Fusulinid(一种早已灭绝的有孔虫,属于原生动物),为中国古生物学界所沿用。
4.提出了华东第四纪冰川存在的理论。
5.地震预报:李四光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李四光为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李四光在晚年,为中国地热的开发和利用也做了很多工作,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中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四光考察后发现,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
意义如下:
1、李四光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对于研究中国冰川活动、地质科学、河流湖泊分布,有重大意义。
2、大面积冰川盖的存在改变了地表水体的分布。晚新生代大冰期时,水圈水分大量聚集于陆地而使全球海平面大约下降了 100米。如果现今地表冰体全部融化,则全球海平面将会上升80~90米,世界上众多大城市和低地将被淹没。
3、冰期时的大冰盖厚达数千米,使地壳的局部承受着巨大压力而缓慢下降,有的被压降100~200米,南极大陆的基底就被降于海平面以下。北欧随着第四纪冰盖的消失,地壳则缓慢在上升。这种地壳均衡运动至今仍在继续着。
4冰期改变了全球气候带的分布,大量喜暖性动植物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