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早年的法国贵族,后来的成功商人,圣西门却最终在人生道路上走到了上流社会的对立面,站到了无产者一边。晚年的圣西门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他描述自己“我把一切东西都已经卖光,一直到身上穿的衣服,为的是支付我著作的抄写费。”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让圣西门走上了探索社会主义思想的道路?正是当时欧洲和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严重不平等。
圣西门曾经满怀热情地参加了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可是,这两场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在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全国2/3以上的土地仍然留在贵族、教会和富裕的上层资产阶级手里,下层的工人、农民仍然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诚如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的那样:“定货停止的时候,工人因饥饿而死亡;即便是在有工可做的时候,他们几乎是半死半活地度日。任何一个苦役犯也比他们幸福。”
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深深地刺激圣西门,并促使他放弃荣华富贵开始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他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所有制是社会的基础,第一个提出社会阶级划分的思想,第一个提出按照才能和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第一个把“满足人民需要”视为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第一个用历史的观点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他还提出了资本主义只是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在未来社会对人的管理将代之以对物的管理等观点。虽然由于时代以及世界观的局限性,他的方案无法摆脱空想的性质,但这些思想却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
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不平等,只要人类还不把不平等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则社会主义就必然产生,企图在保持社会不平等的前提下,消除社会主义思想,就像试图用手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荒唐可笑。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必将为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再次兴起打开一扇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