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日本人发明的二维码是如何成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的?

2025-04-18 10:54:0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曾几何时,当人们说起“扫码”的时候,想到的更多是超市购物结账时,收银员扫描的商品条形码(linear barcode,即“一维码”)。

那时候的一维码扫码反应速度慢,信息容量小,并且只能用实体的扫描枪进行物理扫描,无法像二维码图片那样由手机进行数码扫描。


而如今在中国,人们每天打开手机扫一扫方便快捷的二维码,成了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本能动作。付款、购物、点餐、订票、广告、浏览网页都能用上二维码。

凌空网创始人徐蔚早在2011年就开始申请“二维码扫一扫专利”,并先后拿下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区域的二维码扫码技术专利权。

2017年9月,徐蔚担任董事局主席的中国发码行公司,光是依靠海外专利授权就赚了至少7亿元。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二维码(QR code,也称“快速反应码”)其实早在1994年就被日本人发明了。

可惜日本人当时虽然手握二维码专利权,但仅仅将狭窄的目光放在特定的收费项目上,完全没能预料到二维码在未来社会的广泛应用。

每经小编(nbdnews)注意到,根据日本发明二维码的Denso Wave公司网站资料,该公司已在事实上放弃了对日常使用的二维码的专利费用索求,只针对企业用户量身定制的二维码洽谈收费。

从1994年发明二维码,到2011年徐蔚申请注册“二维码扫一扫专利”,日本人总共“领跑”了18年,却终因自己的短视,白白放弃了这只亲手养大的下金蛋的母鸡。

丰田供应商发明二维码


除了业内人士,很少有人知道,二维码的发明者腾弘原(Masahiro Hara)来自日本Denso Wave公司,这家公司是日本电装株式会社(Denso Corporation)旗下的子公司。

日本电装于1949年从丰田汽车公司独立出来,但主要业务仍然是给丰田供应汽车零配件。日本电装如今还保持着全球第二大汽车零件供应商的地位,全球雇员数量超过15万。

由于高精度的汽车零配件需要匹配很多信息(原料来源、产地等),而传统的条形码信息容量很有限。如何在零件标签上存储更多的产品信息,成了日本电装需要攻克的难题。

DensoWave作为日本电装旗下负责信息技术的子公司,承接了这项攻关任务。腾弘原带领团队进行了两年的研究,终于将标签上的一维码升级成二维码,信息储量一下增加了250倍,中国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各种便捷。

回答2: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不是你发明出来了,它立马就能实现他的价值。而是要在发明的基础上把它运用到突际的社会中,被大家熟习认可才能实现价值。这个例子有不少,如一百年前那个发明计算器的人,由于没有推广到社会,没被社会运用和认可最终成为一个没用的器物,夲人也因为这种努力而耗费精力而穷因至死。再如中国发明的火药没有运用到武器上而失去了价值。这就是日夲虽发明的二维码但没实现价值由中国人实现了,所以它成为了中国四大发明。

回答3:

二维码给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太多便利,然而,最初发明二维码的,竟然是日本人。
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支付宝宣布:2018年将全面登陆日本,并预计3年内在日本圈粉1000万。
更有日本商家痛心疾首:悔不当初,没狠狠敲中国一笔!
因为二维码是日本Denso-Wave公司子公司电装公司开发的,所以Denso-Wave的执行董事田路胜彦遗憾地说:“早知道,哪怕是按照每个编码10分钱的标准收费也好啊。”

回答4:

因为已经过了专利的保护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日本发明的计算机芯片4004也变成美国INTEL的发明创造了。
所以,不要疑惑,发明一件事很重要,推广一件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