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
这涉及到一个货币供给的问题。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货币供给的主体就是他们(也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这两类银行通过不同的方式发行货币,中央银行创造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简单的说,就是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各级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帐结算,不断地在各银行存款户之间转移,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
举个例子:
1.银行首先吸收存款100元,向中央银行缴纳准备金10%后,用于发放贷款90元。
2.企业或个人收到贷款后提取一部分作为现金或直接用于支付(假设是10元)。(这部分比例我们称为客户提现率)没有提取的贷款部分80元又作为存款,计算入银行的可贷资金。
3.银行针对这部分资金缴纳准备金10%后,剩下的72元又用于发放贷款。
最后我们会发现,银行的存款余额达到500元,这就把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放大了,就相当于使用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作为基础放大了多倍,从而发行了更多的货币。
相当于
国债 票据 债券 贷款 从广义上来讲都是起到了调解货币供应量的方式
虽然不是印钞票那么直接
现在我国一季度银行信贷规模达到3万亿 虽然有民间资本被挤出的不利影响
但总体避免了通货紧缩
具体的可参考最近相关 M2 的报道 很浅显
银行的贷款只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是为了赚取利息;
发行货币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跟贷款是两码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