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辩论稿,教育中知识教育大于(小于)人格教育

2025-04-04 12:49: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大学教育应重视知识教育多于人格教育(我的总结陈词)(2008-03-31 18:39:40)标签:辩论 校园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总结陈词!

在今天的辩论赛中,对方辩友所强调的人格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我方从不予以否认,但是,我方坚持在大学教育当中,知识教育应重于人格教育!

对方辩友一味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知识教育的更重要性,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那么,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大学向社会提供的人才是在品德上予社会无害,能力上亦予社会无益的的“人才”了?纵观本次辩论赛,我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自身观点: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格的完善能够代替知识的积累推动社会的发展吗?不能!

著名思想家左拉说过: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不断探索尚未认知的东西,不断增加更多的知识。

没有知识的积累,现代化能实现吗?不能!

没有知识的积累,人生价值能实现吗?不能!

单从本次的辩题,没有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完善能够实现吗?不能!

其次,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而大学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十岁定性。一个人的性格、人格、品格在儿童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被动时期而在座各位人格已接近完善且基本稳定的大学生们,已具有自我控制,主导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能力,大学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中,教育只占很有限的一个部分,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际交往,以及在步入社会前的自我整合。

对方辩友今天所举实例,实属我们生活中的少数现象,且这些主人公的不健全人格多半是在人格形成的初期——即少儿时期就已经埋下了阴影。

最后,大学遵循以知识积累为主,人格培养为辅的教育模式。

总揽中国的教育制度,在不如大学前,我们所接受的知识,多半用于应试教育,而处于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层阶梯又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大学教育,不单单是向我们灌输具体内容,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发觉我们的思维质量和思想潜能,真正学会批判和独立思考,这是我们步入社会前重要的学习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人格教育是以辅助作用,向社会提供健全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大学教育当中,知识教育应重于人格教育!

只是我找到的还有点建议性的!你自己再在里面加点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