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语境有两种,一种是社会环境,即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老百姓管这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报上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报道吗?某巨贪下基层在宴会上的经典台词:“想到辖区还有老百姓吃不上饭,这饭我吃不下呀!(说到此处擂一下桌子)”其实,他不是“吃不下”,而是“看不上”。还有一种是硬件环境,也非常重要。谈恋爱要去花前月下,酒吧茶座,最好吃西餐。如果去一些不浪漫的场合,谈情说爱就很难。朱丽叶柔声地呼唤:“罗米欧,罗米欧,你在哪里?”他总不能瓮声瓮气地回答:“我在洗手间,亲爱的。”
内部语境是说话人编织的逻辑,营造的氛围。如果你陷入这样的语境,大脑自然会成为别人的跑马场。我以前在国营企业上班,领导经常在会上表扬那些出国常驻的人,说他们是如何撇家舍业,含辛茹苦。外驻职工回国,也是一个劲叫苦不迭,抱怨外国饭菜多么不可口,外国小妞多么不配合。如果进入他们的语境,你恐怕一辈子都不敢出国。但事实呢?跳出语境,分析一下便知,出国人员领双份工资,决不会比小业务员更苦。前几天看电视,某个电视剧组的一班人,正在对观众大吐苦水,说他们深入农村实地拍摄,多么不易。KAO,如果进入他们的语境,相信这些鬼话,那农民还怎么活呀?前几年,有人批评"知青文学"和"伤痕文学",也是质疑这类文学营造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