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情思想
2025-04-07 22:47:1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水浒传》写于异族统治中国的元代,作者在反抗心理的促使下,决心借《水浒传》作外壳,鼓吹造反,宣扬的是“善杀人者即英雄”的观点,反对 “忍”,鼓吹“反”。因此这是一部“民族励志的书”,呼唤的是“强悍”。这在北宋末年这样一个民族矛盾尖锐的历史背景下,应该说动机是积极的,但是他没有 号召人民起来抗辽、抗金,却在辽兵、金兵大举入侵的年月,消耗国家财力,牵制国家兵力。因此,宋江一伙儿,在当时并没有起过什么好的作用,更不是农民起 义。在今天来说,《水浒传》既有他积极的一面,也有他消极的一面。质言之,这种颠倒黑白、歌颂恶人的小说,已经不适合今天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阅读。不 然,会有负面影响,甚至人为地制造一些少年犯。因此,今天出版《水浒传》,必须加上说明、评论和注释,从而最低限度地消灭这种负面影响。

回答2:

水浒呈现了:作者希望通过农民起义问题促使统治者反思对内政策,放宽对下层百姓的压榨,惩治不法贪官污吏的思想,是元末明初的改革派的知识分子的看法。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由江苏兴化籍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由施耐庵著,罗贯中编次,《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回答3:

1950年代,当时所持的看法是认为《水浒传》是描写歌颂农民起义的。这种看法是当时各种教科书,文学史和小说史所持的一个主流的看法

回答4:

英勇,豪迈。。。等
:-)呵呵,我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