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谁发明的

无语。
2025-04-11 00:32:2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石勒。
石勒是考试制度的创始人,据史书记载,石勒在郡国设立官学招生,这些地方学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这些生源都得经历三次考试才能毕业,相当严格。后来,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的。
石勒原名匐勒,后赵明帝,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上党武乡羯胡族人,是后赵的开国君主,世界历史上从奴隶到皇帝的唯一一人。

回答2:

公元前165年,汉文帝为参加“贤良方正科”的士子出题考试。试题共分四个题目(策目):朕之不察、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 这次考试也被认为我国取士考试的开端,汉文帝出的这四道题目自然也被认作我国最早的考试作文题了。 这道题当时写在竹简上,叫做“策题”。皇帝用策题考试,就是“策问”。应试士子针对策题提出的问题,一目一目地在竹简上写出答案——策文,这就是“对策”。参加这次对策的有100多人,颖川郡(河南禹县)人晁错获得第一,从太子家令进而被提升为中大夫。此公后来协助景帝削藩成功,奠定大汉之基业。 明磊曰:余观之,此次作文联系实际,关注国计民生,让士人随意褒贬君主时政,彰显汉文帝虚怀若谷、求贤若渴、安邦定国之襟怀。呜呼!今之衮衮诸公为政有此自信大度乎?皆尸位素餐者流!党国之政,拒民千里,反不及汉文之事,悲矣哉

回答3:

考试,即科举制度,是隋炀帝杨广首创。后经唐代诸位皇帝发扬光大,成为后来一千多年影响深远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科举制度的优点: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科举制度的缺点:
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并且很多朝代,都偃武修文,使得军备废弛,外族入侵,导致王国,也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回答4:

中国古代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方法,其历史源远流长。但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大致说来,在春秋以前,出于世官和选举;汉代推行察举与征辟;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些还不是真正的考试制度。就严格意义上的考试制度,是隋唐以降迄于清代所采用的科学制度。因为科举制度作为选才的主要手段,有严格的程序、法定的内容、较为科学的方法,所以说是一种规范了的制度化的考试制度。它实行公平竞争。在考试内容上,明确规定以儒学经典为依据;在考试方法上,有一套诸如“锁院”、“弥封”、“誊录”等防弊制度;在制度上防止特权侵入,订有考试法规和严厉的惩罚制度,从法律上保证科举考试的正常进行。正是由于科举制度具有上述这些特点,有利于封建统制的稳固,所以,历来被视为抡才大典,受到隋唐以后每一个王朝的重视。但是,到了近代,由于世变之亟和民族危机的严重,加上它自身固有的弊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日益显得不合时宜,并成为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教育发展的障碍,所以,在1905年终于被宣布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