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止时间:1851年—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比以往的农民战争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太平天国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
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
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以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终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1864年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梯而入,城内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无一降者。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但分散在长江南北各个战场上的数十万太平军,仍英勇顽强地抗击清军的进攻。
天京城破后,李秀成带幼天王突围而出,不久失散。1864年7月22日,李秀成被俘,8月7日被害。幼天王在江苏东坝与洪仁玕相遇,经浙江进入江西,10月分别被俘,11月在南昌遇害。
活动于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的太平军,在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等带领下,转战于江西、福建、广东,最后于1866年2月在广东嘉应州(梅州)被清军击灭。
远征陕西的陈得才、赖文光等部太平军,在回救天京途中,于1864年11月在湖北、安徽境内为清军所败,余部由赖文光率领与捻军合编,坚持反清斗争,直至1868年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864年 历史影响 太平天国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 由于清廷倚赖汉人组建的湘军和淮军才能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李鸿章等汉臣平乱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汉人,汉人在清廷的权位因而大增,同时满人对军队的控制权减弱。 清廷曾借助外国人镇压太平军,因而产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后来“洋务”改革的出现。 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 太平军在江南征战时,大量富户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难,促进了上海的发展。 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体现了时代新特点。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先进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更没有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再加上客观上反动势力的强大,失败成为历史的必然。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为求民族独立而做出的尝试,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在当时许多人民受其压迫。 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其倡导的社会改革,对日后的中国有一定的影响. 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但它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已经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 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是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运动,持续十四年(1851-1864),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歭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使清廷元气大伤.
太平天国(1851 年~1864 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 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道光三十年(1851 年)金田起义,转战 湘,赣、皖、浙等省 ,最后 定都天京(即今南京)正是建立与清王 朝对峙的南方农民政权,结束的标志是同治三年(1864 年)天京陷 落,历时 13 年。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 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颁布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纲领《资政新篇》等 自古以来,农民,都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 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农民作为阶级制度的最底层, 在封建地主的压迫、 剥削,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然而,就是这么一群的底层人 民,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虽然他们是以失败告终, 虽然他们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但是,他们的举动,却向世人证明了 中国农民的强大,也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农民的思想也在逐步的进步着。 第一, 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二,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第三,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第四, 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第五, 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_1864年天京陷落 1.太平天国是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来看,太平天国起义反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其打击目标与日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是一致的,它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 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消灭了百万清军,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秩序,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清廷对地方控制能力减弱。后来的辛亥革命期间各地纷纷响应,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很大程度是因为太平天国以后形成的这种格局。 太平天国虽未实行《天朝田亩制度》,但在一些地区实行“着佃交粮”的政策,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一批自耕农,在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太平天国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要求外国不得干涉太平天国内政和遵守太平天国法律,严禁鸦片贸易。更表现在当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不屈的英勇斗争。 (3)具有世界意义,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起义历时14年,转战18个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民族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太平天国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出来。是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最系统详细的法规。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一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使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太平天国1851年—1864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长江中下游数省。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 太平天国的理论纲领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等几本书之内。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声称结合 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和华夷之辨 。不过,太平天国排斥儒家,称儒家经书为“妖书”。他们接受基督教上帝,教名为“拜上帝教”,但其实对基督教一知半解。他们的宗教思想,可能全部源于当时的中国籍基督教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后来有外国传教士知道了这件事,试图向他讲述圣经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为异端。不过,洪秀全从基督教得到启发的这些思想,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政治纲领,要求废除旧有土地所有制。但是这部纲领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最重要的是当时中国并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另有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进步的表征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诸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仅有一次。 这个政权在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议,他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所有历史学家的赞同;有观点认为太平天国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政权,更加倾向于一个封建社会暴力政权。洪秀全本人也并不被认为是理解基督教教义,他的政策大都未能成功实施或取得成效。郭廷以在《太平天国的极权统治》一文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满地的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为二千万至五千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史学界近年来也有对太平天国和洪秀全重新评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