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左右体检项目有哪些

2025-04-06 11:20:0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30岁左右走体检,建议做一个全身体检,全身体检可以提前在康康体检网预约,提前预约体检费用便宜很多,体检后还可以针对体检报告进行分析解读。一般全身体检项目如下:
 一般全身体检项目划分为内科与外科,主要包括:
  1、内科:
  (1)心脏检查:心尖搏动、心界大小、心率快慢、节律是否整齐、有无心脏及血管杂音。
  (2)呼吸系统:胸部音响、肺肝界、呼吸频率快慢,有无干湿性罗音及胸膜磨擦音。
  (3)消化系统:腹部有无压痛,肝脾是否肿大、有无包块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是否正常。
  2、外科:
  (1)皮肤、体表及浅表淋巴结检查:皮肤颜色、弹性、光泽是否存在瘢痕及其它改变。颌下、颈部、锁骨上下、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结是否肿大。
  (2)颈部检查:淋巴结、甲状腺、气管及颈部血管观察。
  (3)胸部及乳腺检查:检查胸部是否有畸形、胸廓活动度及心肺情况。乳腺检查主要观察乳腺发育情况,是否存在畸形及乳腺触诊检查。

回答2:

基础体检必查的项目
常规的体检套餐一般都包含这三类,基本也属于常见的必查项:
常规检查(身高、体重、血压、视力、耳鼻喉、内科、外科)
生化检查(也就是抽血化验的部分,一般有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乙肝五项等这些基础的检查)
专项仪器检查(常见的有胸部X光+腹部B超+生殖器B超)
以前写体检科普的时候,也整理过常见的体检项目表,大体也是这几类,重新放出来给你做下参考:
里面的一些项目,像女性的宫颈涂片、颈片、空腹血糖、血脂四项等,一些比较简单的套餐可能是不包含的,建议你在选购体检套餐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
比如像血糖、血脂这种检查项目,可能更适合稍稍有了年纪、或者有明显不良生活习惯、甚至有一些症状的朋友。
02
4类值得额外检查的项目
1. 幽门螺旋杆菌
这个菌一般存在于胃里,可以通过呼气实验进行检查。
国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比例很高,大多数阳性的人可能没有什么典型的症状,但如果长期阳性携带,容易诱发一些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这样的胃部疾病。
但这个菌并不难治,一般吃药几个礼拜就可以康复,所以建议你可以在检查的时候加一个这样的呼气实验,防患于未然。
幽门螺旋杆菌是会传染的,如果你平时在外面吃饭多,或者家里有比较小的孩子,也建议做一下这个检查。
平时和小孩子一起吃饭最好分餐 -- 很多阳性携带者是在小时候被传染的。
2. 胃/肠镜
这次做腹部超声的时候,医生特意和我解释,腹部超声是看不到胃肠内情况的,因为我们胃肠道里会有空气,而超声遇到空气会被直接反射回来,所以靠超声无法看到胃肠的内部结构。
最准确的检查还是要靠肠镜、胃镜。
但因为胃肠镜是侵入式的检查,也没必要频繁去做,一般来说,如果之前没有相关的肠胃病需要复查,一般是建议到35岁甚至40岁之后,每5年左右,可以做一次检查。
如果之前有过病史,比如胃溃疡、或者肠息肉,可以在康复后每隔1-2年做一下复查,如果没有新进展,再恢复一个正常的检查频率 -- 当然,最终还是以医嘱为准。
3. 女性的特别加检
针对女性朋友们,有2个特别推荐去增加的选项,就是HPV和乳腺B超。
对于女性来说,乳腺癌和宫颈癌是排名非常靠前的2类重疾。
就我询问的医生建议来看,乳腺可以每年进行触诊,每年或者每2年做一次超声检查;如果年纪比较大了(超过40岁),可以考虑用钼靶检查代替乳腺B超,精准度更高。
如果已经查出有结节或者囊肿,就要遵医嘱提高随访频率了。
如果之前有过宫颈问题,可以考虑每年做一次HPV检测,如果此前检查结果是阴性,每2年做一次常规的检查即可。
4. 牙齿检查
这是一个特别容易被漏掉的检查项目,大部分的体检项目里也没有这个选项。
牙齿健康,在很多人眼里,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你的牙罢工了,生活工作一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别忘了给你的牙一些关爱(来自曾经半夜牙痛到怀疑人生的简保君箴言)
齿科检查也不用特别复杂,如果平时没有不舒服或者特别的症状,每年记得约时间去洗洗牙,然后让医生检查一下牙齿的状态,基本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状况啦。
03
12字生活习惯要义
内科检查的时候,医生特别询问了一些我的日常生活习惯。
比如是否抽烟、饮酒,平时有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是否经常久坐、有日常锻炼等等。
她说,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很多人体检出现异常的原因,也是我们改善自己健康状况的着手点。
做触诊的时候,医生也告诉我,之所以现代人甲状腺结节比例特别高,和熬夜有很大关系。
甲状腺属于内分泌器官,长期熬夜会让我们的内分泌紊乱,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问题。
除了睡眠,饮食也非常重要。腹部B超的医生也说,有脂肪肝症状的人,很多都有喝酒多、长期饮食油腻的问题。
简而言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锻炼,这12个字,真的是适合所有人的健康真经。
不知不觉,一篇碎碎念也写了这么多。
最后说几句老本行吧,关于体检、疾病和投保。简单说2点:
第一个,不要为了买保险而特意去做体检。
我反而建议,趁着身体没什么问题,先投保。
但我不建议你做的是,明知道自己æ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