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感动不了刘禅,反而遭到刘禅30年的报复?

2025-04-08 10:04: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刘禅即位时,已年满17岁。汉魏之际,年少英雄不少,孙策15岁即随父孙坚起兵讨伐董卓,20岁转战江东,立下赫赫战功;孙权继位时,只有18岁。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让诸葛亮、李严、鲁王(刘备次子刘永)受遗诏为辅政大臣,但诸葛亮怀疑刘禅的能力,对刘禅不放心、不信任,同时又从忠于汉室的大局出发而为,违背了刘备的遗诏,独揽蜀汉大权。

后主刘禅面对大权旁落的尴尬处境,肯定不满,也对诸葛亮充满了怨恨。在帝制时代,几乎没有一个君主可以忍下来。当然,有人说后主刘禅肚量大,有城府,能容忍,不一定计较权力。但是,刘禅的同父异母兄弟刘永,因为一句话得罪后主,导致后主十多年不让刘永朝见。可见,一个偏信偏听连手足兄弟都难以包容的人,能有多大肚量?

建兴五年,诸葛亮北伐前夕,所上的千古名篇《出师表》。韩愈曾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转眼千年,出师表令多少仁人志士涕泗横流。其内容是:诸葛亮对朝廷之事做安排,对刘禅定下规矩和要求,促使后主保持清醒,这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理念。体现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心耿耿。然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却感动不了刘禅,对于资质平庸的后主刘禅来说,无疑是画地为牢,要求过严,难以做到,这又引起了刘禅的反感和不满。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由于诸葛亮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地位,“所在地求为立庙”。但后主刘禅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对给诸葛亮立庙,直到诸葛亮病逝三十年后,刘禅才迫于压力不得已立庙,但不同意在成都为其立庙,而且禁止民间私祭诸葛亮,可见他对诸葛亮确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