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历史意义?

2025-04-06 17:48:5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反映了敬天保民观念。“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意思是人主不要把水当镜子,而应该把臣民当作镜子。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其他的人民都是应该被保障。

历史意义:

1、“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2、周公用“民情可见”的观点解释天命,把天命理解为可以认识的客体。在对待天命的态度上,虽主张要敬从天命,但又不盲目地依赖天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人文主义的发展路向。

3、周公强调从民情知天命的观点,也表明他对于民众的力量以及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作用予以高度的重视,这一思想实际上开启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

扩展资料:

敬天保民主要内容:

1、要牢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周公一再告诫人们,殷商王朝之所以丧国,就是因为沉湎于酒,作为继商而立的周王朝的统治者,应该时刻牢记这一历史教训。

2、要体察民情。周公认为,治理民众是十分严肃的事情,统治者应该谨慎小心,一刻也不能荒怠。要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得以巩固,就必须使民众安乐,而能否使民众安乐,则在于统治者能否体察民情。

3、要慎用刑罚。周公认为,刑罚是国家用来维持秩序的手段,但是,如果用刑不当,则将招致民怨。商王朝后期滥用刑罚,导致民怨沸腾,是应该汲取的历史教训。因此,周公主张统治者应该修明自己的道德,慎用刑罚。

回答2:

这句话反映了一种重视人民利益和民主监督的思想观念。它强调了在治理中,国家的统治者应当放在人民的监督之下,而不是只关注自身的权力和利益。通过这种思想观念,强调了国家的统治者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福祉。

这一思想观念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一种相对民主的政治理念,即统治者应当受到人民的监督和制约。这种思想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强调了国家的统治者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为人民谋福祉,从而增强了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在历史上,这种思想观念对于推动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对于后来中国历史上的民主思潮和政治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思想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人民权益的关注和重视,为后来的政治体制演变和社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回答3: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此语出于《尚书·酒诰》周公.周公是西周开国元勋.其意无疑告诉人主不要把水当镜子,而应该把臣民当作镜子.
水监:水鉴.谓以水为镜.监,通“ 鉴 ”.
西周时制礼作乐的周公在《尚书·酒诰》中第一次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的理念.古代的镜子称为“监”,周公要求为政者不要用水做镜子,而是要把人民当作镜子,时时对照、检查自己,反省为政的得失.类似的格言屡屡见于周人的文献,足见在我国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已经产生了“民本”思想,这是中华文明中最宝贵的为政思想.

回答4: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一种思想观念,即统治者应该以人民为镜,借鉴人民的反应来做出决策。这意味着,统治者的责任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还要关注人民的生活和福利,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句话则强调了统治者应该永远保持对人民的关注和照顾,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这种思想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哲学中的民本思想,即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这种思想观念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中重要的思想遗产之一。

此外,这种思想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也有启示意义。现代社会中,政府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借鉴人民的反应来做出决策,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